名师说课稿
《彩色的翅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该单元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展开的,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本文语言朴实,善于通过一些重点语句体现海岛战士热爱祖国海岛的感情。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继续领会关键词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为本课教学重点,把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为本课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采用朗读品悟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来组织教学,优化课堂各个教学环节。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朗读感悟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积累,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趣新颖的导语,能够极大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文本产生期待,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彩色的翅膀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么一篇课文,顺势展示中国行政图,从而引出文章课题,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因为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对课文的大体意思有一定的了解,上课时只需让学生快速地、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样三个问题:
1.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
2.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
3.当正太郎失足受伤时,老狐狸是怎么做的?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速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在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讨论课文内容。而且告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样一个思维观点。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然后激发和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而且把问题又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成四个较有深度的问题:
1.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
2.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得到狐狸的救助?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
4.课文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讨论时学生积极性较高,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分组讨论,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培养了表达能力,也实现资源共享。在交流过程中,播放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情感。如在讨论“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时,我播放了《狮子王》的一个片断,让学生感悟到:动物之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不可割舍的亲情,尤其是作为父母的老狐狸对自己的孩子小狐狸非常关心和爱护。动物如此,何况人呼?
通过学生的探讨、教师的点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会到: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这一回合,通过自主探究,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通过合作交流,利用多媒体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这是一篇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故事类文章,可以尝试让学生续写或续说故事。因此,我设计了课件出示反映狐狸这幸福一家的图片,然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能强项,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
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练习了表达能力,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同一个事物。使教学的主题得到升华。在这种语言训练中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实现从学语文向用语文的过渡。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自主朗读、合作探究中体会到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彩色的翅膀
边防战士
爱海岛
爱祖国
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定学生分别朗读这几句话,老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效果,随机提问。
(1)“残存”是什么意思?
(2)哪些词语可以替换“残存”?
(3)通过“残存”一词,你能想象到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质疑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4.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要写了有关海岛的哪些事。
3.交流初读感受。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板书:战士——昆虫——授粉——收获。
三、自读感悟,赏析重点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章流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爱护有加,扩大开来,这是战士对海岛对祖国的爱。)
3.品读关键语句。
(1)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
这几句话是讲海岛战士找到了瓜秧开了花不结瓜的原因,点明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这几句话从侧面表明海岛条件的艰苦。
(2)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3)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残存下来的这个西瓜在战士们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成熟了,端详着手中的西瓜,战士们怎舍得一下子吃掉?战士们都笑着……(指名读)
是啊,一个西瓜成熟了,将会收获更多的西瓜,这是一个满载着希望的西瓜,想到这儿,战士们都笑着……(齐读)
(4)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做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陆上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四、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出示:“我忽然发现窗玻璃外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1.引导品读。
2.老师总结:这“朝阳”不正是海岛的未来吗?这情这景很自然地能让人思绪万千、心潮腾涌。
3.指导练习。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只小小的蝴蝶,请你放飞想象的翅膀,想一想,经过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把你想的写下来。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抄写好词佳句。
2.给海岛战士写封信。
板书设计
彩色的翅膀
昆虫——授粉、收获、安居乐业
战士——心系海岛、建设海岛、扎根海岛
爱岛
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