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说课稿
《怀念母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展开的。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悔恨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从文字中去体会作者隐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我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结合,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嘛。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接近。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伟大诗人孟郊所写的《游子吟》,这首诗道出了平凡母亲对子女的爱,以及游子在远离家乡对母亲的感激和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就跟随季羡林老先生去深深感悟,人世间最感人的情感吧!顺势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小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课文主要了的是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并相机板书:亲生母亲祖国母亲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并且力求每位学生参与,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归纳总结等语文能力的培养。)
(三)品读课文,感悟爱母之情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从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两位母亲都很怀念?用笔划出相关内容,并在旁边写写感受。从而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指名读,引导学生走进第2自然段,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等词句进行理解,然后通过朗读、指明读,师范读,齐读等形式,感受作者失去母亲的痛苦,体会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愧疚的怀念之情。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祖国母亲频来入梦?”引导学生走进季老的几则日记,抓住关键句:“我想到故乡,想到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的糊在心头。”引导学生用想象说话的形式,体会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然后深情朗读,再次走进季老的心田。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较深的感触,以读带讲,其他日记内容。
然后,齐读第一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出季老对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板书:崇高敬意、真挚爱慕。
此环节的设计,我力图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以关键词为抓手,以中心句为核心,以文意兼得为目标,把读贯穿于教学始终,以读为本,这正是运用了语文教学最基本最简便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新授课结束之时,我借助多媒体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再次激发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我顺势这样引导学生:“季羡林先生独在异国他乡,在凄冷的黑夜里,望着满天的繁星,他会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快动笔写一写。”在这种文字训练中,为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与作者息息相通,产生共鸣。真正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做到“简约的内容、深入的对话”。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髓,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围绕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抓住中心思想。设计简单明了的板书。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思念生身母亲的内容。(重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生身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心中的母亲
1.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学生轻唱。
2.谈话导入: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听着这歌声,老师想起了一段话:“花开花谢几度秋,滚滚江水向东流,入生世代新换旧,唯有父母对儿女的爱,天长地久至死不休。”是啊,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享受着母亲的百般呵护。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也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敬意与爱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怀念母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中的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文中的两位母亲指的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3.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三、品读感悟,体会思生母之情
1.找出文中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想一想,结合重点词语说一说。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吗?
(2)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入。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
②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3.老师引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入。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四、课堂总结,延伸思生母之情
1.这节课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季老对于母亲的无尽怀念,可谓此情绵绵无绝期,怪不得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生身母亲频来入梦。然而梦中再也看不到她那清晰的面庞,美丽的微笑了。尽管无数次的寻梦,梦中的一切都是模糊的,寻梦又有何用?
2.有一句话道出了许多儿女的遗憾。
出示:天下儿女的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齐读)
我们要懂得珍惜身边人,让人生少些遗憾。
五、完成作业,回味思母之情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生母的爱。
3.朗读季老思念祖国母亲的段落,感受他对祖国深深的爱。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开篇点题
相处时间 感情深厚
怀念生母 痛失母亲 寝食难安
爱母情深 终天之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内容。(重点)
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能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品读课文,感受思国之情
1.重点抓住以下句子来品读。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①“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②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③请有感情地读读这两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①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凄凉”和“甜蜜”矛盾吗?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我”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有甜蜜的滋味)
②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出示第三句: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①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从其他的相关句子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呢?
三、朗读全文,体会特点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什么不同?(采用摘录日记、摘录文章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
四、朗读诗歌,升华感情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打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3.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回忆亲生母亲(歉疚)
对祖国母亲的怀念(同样的崇敬和爱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