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回顾·拓展一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重、难点)

教学过程

1.导入:“回顾”的意思是回过头来看,“拓展”的意思是开拓扩展。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回过头来看看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温故而知新。

2.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在本组课文中,作者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

3.《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就充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请大家细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4.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老师可以适时介绍一些这方面的文章或者书籍。

5.老师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能恰当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6.认真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7.学生温习课文,寻章摘句,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8.学生先说文章的题目、内容,再重点介绍自己阅读后的体会和感悟。

交流平台:联想 想象 独特感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积累描写大自然的相关诗句,感受清新而有情致的大自然,了解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感。(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古代许多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的想象,抒发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课件(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1)学生自由吟诵。

(2)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1)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二、趣味语文

1.让学生自读故事,读准、读通。

2.同桌交流: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一”字诗的妙处?

3.老师补充了解或搜集到的趣味语文材料,鼓励学生学写“一字诗”。

山林晚景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禅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重逢

一阵敲门一阵风,一声姓名一旧容,

一番迟疑一番懵,一番握手一番疯。

4.同桌商量,全班交流。

5.欣赏不同的一字诗,并学着写一写。

资料链接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秋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戒俱东。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