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说课稿
《索溪峪的“野”》说课稿
一、说教材
《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材。本单元都是写景文章。这篇课文是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这篇文章围绕着索溪峪的“野”从“山野、水野、动物野和游人野”四方面去写的。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紧紧围绕着题目,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叙述后具体描写的方法,结构严谨,一目了然,对于学生的习作很有指导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穿插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词。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的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感受索溪峪的的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的同时,读出不同的语气与节奏。由阅读向习作迁移,运用所学写作方法,课后练写写景的习作。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三、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策略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六年级学生历经五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建构,并且勇于怀疑,乐于探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我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而不是老师越俎代庖。同时,这也是一篇适合朗读、美读的写景文章,只有通过多读,在读中去感知,在读中去思考,在读中去感悟,才会提高自我读书的能力。
在课堂上就应该做到书声琅琅,更需要将静态的美用声音送出,变成动态的美。读久了,自然会熟读成诵,作者之言若出自我之口,从而化为自己的语言了。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清新的语句就会自然流淌在学生的口唇之间,烂熟于孩子的心中。当然,读是有技巧的,一味死读,那是机械的,枯燥的,根本引不起孩子读书的欲望,甚至还会破坏孩子读书的兴趣。因此,在读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内容变换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领读,引读,赛读,齐读,有想象,有体验,有演示,有比赛,不拘一格,引人入胜。
五、说教学过程
(一)赏图入境,畅谈感受
首先我用多媒体出示索溪峪的风景图片,奇峰罗列、绵亘蜿蜒的群山,环绕青山、切断山路的绿水,一幅幅摄影作品以电影的形式切换,再配上鸟鸣声、流水声,学生如身临其境。我再向学生简单介绍索溪峪的地理位置和重要地位,然后让学生用一个字或词语形容一下这处风景的特点或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简单地说说理由。学生自然地发出“奇”“险”“壮观”“秀美”等独具个性的感叹。(板书:索溪峪的“野”)
这样,我既能把学生带入索溪峪奇丽的风景意境中,又发散学生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接下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就更容易找到共鸣,实现从自我认识到融入课本的过渡。
(二)初步感知,领悟文眼
有了前面自己对索溪峪的认识,我再向学生发起挑战:“你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作者曹敬庄眼中的索溪峪有什么特点吗?你能说说是从哪里找到的吗?”学生定然不甘示弱,一眼便能从题目和第一自然段中找到醒目的“野”字,由此打开了对文题的关注和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我接着问:“你觉得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学生就会发现,“野”字概括了曹敬庄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它就像是题目和文章的眼睛,能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这也是本文结构上的一大特色。抓住了这个“野”字,下面就能细致地铺开对“野”的理解。
(三)质疑求真,合作探究
接下来,我把问与答的权利都交给了学生,从“野”字入手,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野字,你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吗?”
“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描写了索溪峪什么野?”“为什么野?”“从文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它的野?”“人们在野的环境中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思维被打开,这些问题必将像珍珠般迸出。
我再让学生就以上问题和同学合作探究,我知道的我发言,我不懂的我聆听,大家一起动笔、动脑、动嘴、动耳,这既是一种听说训练,学生又能从中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
自学感知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既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通过合作探究集众人之力攻坚克磊,解决难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合作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回归文本,品读领悟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科目。崔峦老师认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我引导学生围绕刚才产生并探讨的问题,回归文本,找出作者从哪四个方面来描写索溪峪的“野”,并顺势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品读领悟。
1.品读第2自然段——山野
我以“为什么作者说山野”这个问题启发学生从原文中找词句,并反复朗读体会,了解索溪峪“野”的原因是它的自然天成无雕饰,细细体会作者描写的三种美“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学生每说出一种美,我就出示图片,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体会,并分句指导朗读,读出山的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从而感受作者游历其间的愉悦心情。
2.自学第3-5自然——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我让学生采取小组自学的方式,按照品读第2自然段的方法品读后文3个自然段,并以一些富有个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
如学生汇报第3自然段——水野时,我问学生:“你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水野?你喜欢这种写法吗?为什么?”让学生认识到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更能表现出水的野趣十足。重点指导朗读:“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读出如野孩子般的水的活泼与天真。
学生汇报第4自然段——动物野时,我又问学生:“为什么作者只描写猴子呢?”学生一读课文,马上会发现猴子会跟人们亲密接触,却又十分调皮,即使恶作剧也惹人喜爱。
学生汇报第5自然段——游人野时,我把他们提出的问题再次抛给他们:“人们在‘野’的环境中会怎样呢?想象一下游人在来索溪峪之前是什么样的,来了之后变成什么样了?”引导他们既读文本,又发挥自己的想象,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再仿照作者的写法,想象如果自己走进索溪峪,会不会也发生变化,按课文的句式,续写一句话。这样,更有助于理解文末的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体会在这样的山水中畅游,人们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不经意间,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非常纯真、质朴。
这种由导读到自学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指挥棒又适时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收放自如地教学,给学生最大的成长空间。
(五)课文领路,课后练笔
课的尾声,我再次归纳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由概括到具体的结构方式、想象和联想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利用今天所学习的写作手法运用到习作中,描写一处景物的某一个特点。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联系起来,为学生习作铺就一条轻松的成功之路。
六、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山野
水野
动物野
游人野
“野”荡涤着我的胸怀
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情趣
1.同学们,你到过张家界吗?游览过索溪峪吗?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2.揭示课文题目:索溪峪的“野”。
(1)课件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简介索溪峪:索溪峪因索溪而得名,位于武陵源的东北部。这里“山奇、水秀、桥险、洞幽”。主要景点有黄龙洞、宝峰湖、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百丈峡、索溪、一线天等。索溪峪景区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区内约有2000多座独具特色的险峰。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谈谈读课文后的体会。
3.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索溪峪的“野”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合作研读
1.(出示课件)自读课文,讨论:A.“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B.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C.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一读。
2.图文结合,谈“野”论“野”。
A.自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野”的句子。
B.让四名同学分别朗读山野、水野、物野、人野这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自己读“山野”的部分。画出课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的样子和形状的词句,然后和同桌交流。
四、重点赏析
1.赏析“山是野的”。
(1)齐读这一段,思考:文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2)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3)课件出示索溪峪山的图片,同时出示相关文字,让学生欣赏。
A.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峰峦起伏,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从“峰峦起伏,绵亘蜿蜒”可以体会出这里的山峰又多又高,连绵不断,像“十里画廊”一样。
B.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这里有各种各样随心所欲的美,有的直插云天;有的水中突起;有的簇拥在一起……
(4)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文字,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你的收获。
2.赏析“水是野的”。
(1)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描述,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2)赏析句子:“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这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3)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4)比赛朗读,读出索溪的“野”。
3.赏析山上的野物的“野”和游人的“野”。
(1)快速朗读相关文字,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2)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返璞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是怎样写游人“返璞归真”的?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特点,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五、总结提升
1.同学们,那惊险的山、调皮的水、顽皮的猴子、率真的人们,你们喜欢吗?这种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野性,自然、纯朴、纯真)
现在,你们明白课文题目中野字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野字的真正含义是指索溪峪那种天然、野性、纯朴的美。)
2.你们读了这篇文章,又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学生畅谈,老师点拨。)
六、拓展延伸
1.把搜集到的关于张家界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2.利用周末时间找一找家乡的“野”。
3.为了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讨论并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可以自己在画板上制作,也可以从网上下载。)
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天然的美 野性的美
畅游其间 无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