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研读笔记
【重点】
1.体悟草虫“村落”的含义。
“草虫”,泛指一切昆虫。“村落”,就是村庄,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作者以“草虫的村落”为题,将草虫居住的洞穴赋予人的生活形态,让它们和人类的生活天地一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昆虫;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2.品味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在作者眼中,草虫是可爱的,它们团结友爱,生活融洽。以“村落”来表现草虫们的生活形态,显得新颖独特,充满童趣。甲虫音乐家“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将“音韵”比喻成“灵泉”,表现了甲虫的欢乐。
【难点】
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怎样的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
先介绍自己在一片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然后具体地描写了这场经历:草茎变成了茂盛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最后表达了对草虫村落的深深依恋。
【自学辅导点】
梳理课文的层次,分清两个场景和活跃在两个场景中的多种角色的不同表现,在整体上把握好课文内容。同时还要抓住虫子们的活动情况,感受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亮点】
热爱自然、关爱生灵。
课文背景资料
相关资料
1.甲虫:鞘(qiào)翅目昆虫的统称,约有三十万种,是动物界里最大的一目。甲虫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是角质,厚而硬,后翅是膜质,如金龟子、天牛、象鼻虫等。但是它们和其他昆虫一样,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只脚。它们最大的特征是前翅变成坚硬的翅鞘。有些甲虫的前翅已经没有飞行的功能,只是保护后翅和身体。
2.红鸠鸟:指火斑鸠,又称红鸠、红斑鸠、斑甲、红咖追、火鹧鸪,栖息于亚洲南部热带区,为一种小型鸠鸽,常见于平原、草地成群觅食。主要以植物浆果、种子和果实为食,也吃稻谷、玉米、荞麦、小麦、高粱等农作物种子,有时也吃白蚁、蛹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成年红鸠体长约23cm,是鸠鸽科中体形较小的一种。成年雄鸟颈部为青灰色,颈后有黑色颈环,翅膀、胸腹和肩背为红褐色,胸腹部羽毛颜色浅于肩背部。成年雌鸟全身灰褐色,与灰斑鸠类似,且体形比雄鸟略小,腿部为深褐色。红鸠鸟常成对或成群活动,有时亦与山斑鸠和珠颈斑鸠混群活动。喜欢栖息于电线上或高大的枯枝上。飞行甚快,常发出“呼呼”的振翅声。
新课导入荟萃
方法一
1.PPT课件播放电影片段《虫虫危机》。
2.师:谁知道这部影片的名字?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
这部影片的名字叫《虫虫危机》。此片的创意来源于古老的伊索寓言故事《蚂蚁与蚱蜢》。导演以此为蓝本从一个昆虫的视角来描绘一个声情并茂的昆虫世界。影片讲述了一群辛勤工作的蚂蚁,长期遭到蚱蜢的掠夺。这一年,蚂蚁们辛苦地储备粮食,而蚱蜢也虎视眈眈,一只名叫Flik的蚂蚁决定邀请朋友来改变这一切。但是没想到,他阴差阳错地找来一群马戏团的虫虫!经过一番波折,最后他们终于达到了目的,Flik也从此成为蚂蚁王国的英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虫虫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草虫的村落)
【设计意图】通过电影片段播放,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情趣盎然的画面与听觉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对虫虫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方法二
1.师: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草虫的村落)
2.解题:“村落”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与学生直接谈话引入,抛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方法三
师:什么是草虫?你和它们有过交往的经历吗?你印象中的“村落”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参观“草虫的村落”,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板书课文题目:草虫的村落)
【设计意图】直接破题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一线课堂实录
《草虫的村落》课堂实录
师:孩子们,课前预习课文了吗?那你们能不能说说草虫的村落都给你们留下怎么样的印象呢?
生1:这是一个居住了很多可爱的小虫子的村庄。
生2:那些小虫像人一样聪明可爱。
师:看来是住在这个村落的小虫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处风景?
生2:我最喜欢的是这个地方,(读第五自然段)。我觉得这里作者好象也变成了虫子,并与他们成了好朋友。
生1:我最欣赏的是第六自然段。读第六自然段。
师:是啊,作者也好像进入到了这个世界。读着聊着,你肯定对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了,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课文写了草虫的村落里的景物以及小虫子在干什么。
师:其实文中已经有一句话概括了课文主要讲什么。
生:在第二自然段。
师:请你联系课文题目来说一说。
生:我的目光追随小虫,在小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师:孩子们,接着让我们也追随作者的目光,走进草虫的村落。让我们拿起笔,静静地默读课文的3-5自然段,读到那些深深吸引你的奇异的部分,不妨写下你的生动感受。
师:孩子们,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处,读出来和我们分享吧!
生:“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游侠吧!”我从这里看出作者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可以引出下面的文章。从“傲然地前进着”可以感受到游侠的气质。
师:从“傲然地前进着”可以感受到游侠的气质,在你的印象中,游侠应该有怎样的气质?
生:我觉得应该是十分勇敢,不怕困难的那种,而这种小虫子在森林中迷了路,仍能傲然地前进着。
师:说得非常好,游侠气质体现在傲然一词中,还有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还有“虽然……仍……”
师: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的是?
生:我感受这个游侠不服输的精神,它虽然迷了路,可是还是傲然地前进的。看出他有游侠的气质的。
师:你愿意把这位游侠展现在我们眼前吗?(生读句子)。
师:谁还愿意再读出你心中的不怕苦难,遇到困难就不屈不挠敢于克服的样子?
师:伴着音乐我们来一起来吧!
师:我们看到了一位傲然的游侠。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它走着……打着招呼。”我从这里感受到虫子遇到了自己同伴也和人一样打招呼。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些虫子写得这么可爱。
师:同学非常会读书,不但读懂了作者写了什么,还读出了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甚至还有想象。老师却有个疑问,这草虫的村落是我们平常看到的一处草丛罢了,那为什么我们却发现不了这美妙的世界呢?为什么我们发现了却无法像作者写得这么吸引人呢?如果此时作者站在你面前,你会问他什么问题?
生:我会问,这个草虫的村落是一个草丛中,如果你在草虫中发现了一只黑甲虫,那它跑到草丛中,你又是如何发现村落的?
师:是啊?怎么发现的?
生:我想问他晚上的草虫的村落是怎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他刚看到草虫的村落时是怎么样想的?
师:我想作者此时站在你们面前,也许会说:“孩子们,要想知道答案还得回到文中去读一读。”下面我们再去静静地读读3-5自然段,作者的写作奥秘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作者能写出来我们却写不出来,把你探究到的写作奥秘批注下来。
师:很好,不少同学都已经发现了,我们交流一下。
生:我发现作者大多数在描写虫子的动作和长得怎么样的,可见是经过仔细的观察,通过眼睛看到的写出来的。
师:仔细观察,我们都知道这个方法,可为什么我们就写不出来呢?秘密在哪里?
生:我认为作者是带着放大镜去仔细观察的虫子的动作的,而且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经常凭空想象或是去借鉴别人的东西。
师:说的真棒,我们要带着眼睛,更要带着我们的心灵之眼睛看。孩子们,我们的课文是经过改编后的原文。其实原文中还有这么一句,我敢夸口,要不是凭着我心灵的眼睛查看,就不会看到这么多了,你瞧,你发现了作者的写作奥秘。还有吗?
生:我觉得作者是凭着对昆虫的喜爱,和自己的一份执着写的。因为在第3段中写着,它不断的左冲右撞……。我从“终于”知道他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作者是一直都跟着它的不感到辛苦,是带着对虫子的喜爱和自己的坚持。
生:我补充,我从第一段知道“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从这个“又”,和两个“忘了”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催草虫的喜爱,从“又”可以知道作者不是第一次,而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更可以说明作者看得很痴迷。
师:是啊,你说得太好了,作者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把自己当成了虫子,而虫子是他的同伴,而是像我们一样的人了。
师:这一位同学很厉害,在预习的时候感觉到了我就是虫,虫却是人哪!就这样忘了自己也忘了世界的地方,你还可以从哪里发现出来?
生:我的目光跟着她的……语言。我从这里感受到作者喜欢上了这些小虫子,作者也想变成小虫子和它们打招呼。
师:假如作者听懂他们的语言,它们会怎么样打招呼呢?
生:可能会说:唉,老伙计,你去哪儿?哦,我去锻炼身体?
师:真棒。那么,还可能会怎么寒暄呢?
生:去锻炼身体啊,那就是有时间咯,我家就在这附近,来我家喝杯茶吧?不麻烦了,不用客气的。
师:真有想象力,也许就这样聊些家常说些家常话,这就是文中的那个词叫做?
生:寒暄。
师:我们还可以再看看这个词,了解一下本意是什么?寒就是天气什么情况?暄就是?看偏旁猜猜看?寒暄的本意就是?
生:嘘寒问暖。
师:厉害,他用了另一个成语来解释这个词的意思。人们见面的时候聊些天气冷暖的家常话,这是寒暄原来的意思。而后来就演变成这样聊家常打招呼了,把他说的这个词积累一下,批注在旁边。
师:这位游侠我们看到他面对困难时的激情,现在又看到了和同伴打招呼的?
生:热情。
师:在作者的眼里,游侠还有另一面。
生:“我看见在许多……洞穴里去。”我看到和人类一样有感情,对视良久,看出了他思念家乡。
师:这位娇小的可能是谁?
生:他的老婆。
师:他们两位这样对视良久,会在交流着什么呢?
生:我舍不得你。
生:我会想你。
师:也许像你们一样说不出口,才化成了意味深长的对视。多有意思啊,当你俯下身子,化身为小虫子中的一员,你就会发现虫子也是这么有情有意。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师:还发现了哪些写作奥妙?
生:从第一段中,看到静谧不仅是环境安静,还有心灵的安静。
师:我们关注的是3-5自然段,好象你们都抛弃了第5自然段。有一位同学关注到了这段,把这段分成了两部分,你发现了吗?黑色字体描写的是什么?红色字体描写的是什么?
生:红色的是描写作者想象的。
师:你说到点上了,黑色的描写的是作者看到的,红色的是作者想象的。有一位同学做了这样的批注,把红色的删掉,只剩下黑色的,那这样的文章读起来?
生:淡然无味。
生:那这样的文章就没有色彩了。
师:是呀,可以这样批注:如果删去这段话里的想象,这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可这么写真没劲。就是因为在作者眼里,虫跟人一样有情有意,还会有彩衣,又亲切,这是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独特的感受。
师:孩子们,这就是批注的方法的,我们在批注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对比着读一读。刚才我们聊了这么多,现在请你也选择一句你觉得作者写得精彩的地方修改一下你的批注。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说得简单一点。
师:是,如果删掉了,就没有这样的遐想了。孩子们,草虫的村落多么奇异呀,不妨让我们暂时忘却学习,和作者一样奔向田野,和作者一起感受一番吧!
生读“第一段和第十段”。
师:是呀,这样看着,才会发现游侠……
生读:“一只小虫……”
继续引读课文。
师:白天的村落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正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那夜晚的村落是怎么样呢,让我们化身为一只小虫,去村落里看看,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课下写到你的日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