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吹泡泡
(一)一起长大的玩具(节选)
金波
猪蹄儿灯
小时候过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三十晚上点燃“猪蹄儿灯”。
那是一种自制的灯盏,点燃以后,高举过头,就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其实,玩猪蹄儿灯,最大的乐趣,还缘于它的制作过程。
早在腊月二十几,不少人家就开始宰猪了。我们小孩子家对于宰猪吃肉,当然有兴趣,但也早就巴望着得到那尖尖的猪蹄儿壳,觊觎着一小块猪油,好用来做一盏猪蹄儿灯。
被宰了的大肥猪,浸在热汤里,刮去了鬃毛,白白胖胖地躺在案板上,它的四只尖尖的小猪蹄儿翘得高高的。
我们拿一根长长的钉子,用钉子帽儿用力一勾,就把猪蹄儿壳勾了下来。大人们很慷慨,尽管你去勾,反正对他们来说也没用。
但是,想要一块猪油可就难了。没有猪油是万万做不成猪蹄儿灯的。所以,我们总是死乞白赖地讨猪油。而他们又总是说,这样一块猪油,够炒一个菜的了。
我们说,宁肯少吃一个菜,也愿得到一块猪油。
快过年了,大人们也不愿拂了孩子们的面子,所以最后总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割下一块猪油送给我们。
有了猪油,再去找妈妈要一根棉捻儿,裹在猪油里,塞进猪蹄儿壳里,一盏灯就算做成了。
最后一道工序简单多了,找一根高粱秆儿,劈开一端,把猪蹄儿灯夹紧,就算大功告成。
到了三十晚上,把猪蹄儿灯点着,互相招呼着,一齐走到街上来。
街上已有好多孩子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出来了。他们的灯只能提着,低低地照着脚下一小片土地;我们的猪蹄儿灯却总能举过头顶,照得很高很远。
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灯是自己做的。
(二)梦
冰 心
她回想起童年的生涯,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穿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佩着一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岸边缓辔徐行的时候,心里只充满了壮美的快感,几曾想到现在的自己,是这般的静寂,只拿着一枝笔儿,写她幻想中的情绪呢?
她男装到了十岁,十岁以前,她父亲常常带她去参与那军人娱乐的宴会。朋友们一见都夸奖说,“好英武的一个小军人!今年几岁了?”父亲先一面答应着,临走时才微笑说,“他是我的儿子,但也是我的女儿。”
她会打走队的鼓,会吹召集的喇叭。知道毛瑟枪里的机关。也会将很大的炮弹,旋进炮腔里。五六年父亲身畔无意中的训练,真将她做成很矫健的小军人了。
别的方面呢?平常女孩子所喜好的事,她却一点都不爱。这也难怪她,她的四围并没有别的女伴,偶然看见山下经过的几个村里的小姑娘,穿着大红大绿的衣裳,裹着很小的脚。匆匆一面里,她无从知道她们平居的生活。而且她也不把这些印象,放在心上。一把刀,一匹马,便堪过尽一生了!女孩子的事,是何等的琐碎烦腻呵!当探海的电灯射在浩浩无边的大海上,发出一片一片的寒光,灯影下,旗影下,两排儿沉豪英毅的军官,在剑佩锵锵的声里,整齐严肃的一同举起杯来,祝中国万岁的时候,这光景,是怎样的使人涌出慷慨的快乐眼泪呢?
她这梦也应当到了醒觉的时候了!人生就是一梦么?
十岁回到故乡去,换上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姊妹群中,学到了女儿情性: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的;眼泪是时常要落下来的。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
这也是很新颖,很能造就她的环境——但她父亲送给她的一把佩刀,还长日挂在窗前。拔出鞘来,寒光射眼,她每每呆住了。白马呵,海岸呵,荷枪的军人呵……模糊中有无穷的怅惘。姊妹们在窗外唤她,她也不出去了。站了半天,只掉下几点无聊的眼泪。
她后悔么?也许是,但有谁知道呢!军人的生活,是怎样的造就了她的性情呵!黄昏时营幕里吹出来的笳声,不更是抑扬凄婉么?世界上软款温柔的境地,难道只有女孩儿可以占有么?海上的月夜,星夜,眺台独立倚枪翘首的时候:沉沉的天幕下,人静了,海也浓睡了,——“海天以外的家!”这时的情怀,是诗人的还是军人的呢?是两缕悲壮的丝交纠之点呵!
除了几点无聊的英雄泪,还有甚么?她安于自己的境地了!生命如果是圈儿般的循环,或者便从“将来”,又走向“过去”的道上去,但这也是无聊呵!
十年深刻的印象,遗留于她现在的生活中的,只是矫强的性质了——她依旧是喜欢看那整齐的步伐,听那悲壮的军笳。但与其说她是喜欢看,喜欢听,不如说她是怕看,怕听罢。
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然而时代将这些事隔开了……
童年!只是一个深刻的梦么?
(三)童年的老玩具和老游戏
世界每天都在变,人也在变,不知不觉的我已经是步入中年。看到儿子都告别了童年,我才明白岁月不饶人,谁也逃不掉时间的追赶,始终都会落在时间的后面,岁月的印痕早晚会刻上我们的额头,到这时越发怀念起美好的童年。
童年有美好的记忆也有苦涩的心酸,那时候贫穷是最深的印记,然而苦中作乐却是摆脱贫穷的最好方式,初次听收音机,初次看电视,看电影,还有过年时吃顿饺子吃点肉等等这些都足以让我们美美的滋上几天。回忆这些童年的往事更让我不能忘记就是孩童时代玩的那些游戏和玩具。
记得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会玩很多的游戏和玩具了,甚至有些玩具都是自己亲自制作的,虽然工艺不是很复杂,但是都是就地取材,经过七拼八凑的费劲做起来的。那时候弹弓是树枝的叉做的,工艺简单却很环保。风筝是自己用费竹子和窗户纸做的,虽然颜色单一了,但是却很实用。我们为了做一个铁环经常要祈求家里的老人好多次,这也是一个比较奢侈的玩具了。当然还有做不起玩具的,我们也会有很好的办法玩,比如说用一张废纸分成四份,在上面分别写上官、打、追、贼四个字,然后抓阄,每个抓到字的人必须按照上面字的权限做出相应的选择动向,或是跑或者追,或者不动反正字攥在手里谁也看不到,但是如果你选择错误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玩捉迷藏,因为这段记忆既是童年纯真的烙印,也是那个年代人的真诚与实在写照。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们几个同学做完了作业没事干,就做起了游戏,没有道具大家就一起捉迷藏,我们是四个人,我、钢蛋,拴柱、还有宝猪当然这都是小名,我们几个人一起玩的规则就是一起哈哈拍,意思就是同时伸出手掌,如果有一个不是和我们三个出的一个方向,那么这个就是输家,这时候就要用红领巾把他的眼睛蒙起来。然后我们几个就一起找个地方躲起来,蒙起眼睛的自己数数到了100,然后就拿掉红领巾开始找我们几个,那次是在场院,有很多玉米秸搭的垛,所以很好藏,因为藏的严实以至于栓柱找了那么久也没有能找到钢蛋,找着找着就快天黑了,可是钢蛋也没有找到,最后我们没办法只好回家了,直到吃饭的时候他的父母问我们,我们才告诉他家人是在捉迷藏的时候找不到他了,于是好几大家人开始出去寻找失踪的钢蛋,最后在玉米秸垛了找到了他,大人问他怎么不出来啊,他说如果主动出来就输了,后来因为呆的太久所以就睡着了。动员了几家人找了那么久,大家没有抱怨,虽然虚惊一场,可也能看出孩子的天真与执着。
其实这只是其中一角,如果说起那个时候游戏玩具就是说上三天也说不尽,随便弄上一点东西我们就能玩的津津有味,弹弹珠、弹杏核、火柴枪、钢丝枪、踢毽子、玩家包等等数也数不清,就是随便在街上摆上几个大小不一的石头和砖块,都能玩出不一样的花样。
那时的我们是快乐的,穷也穷的快乐,富也富的仗义。一家有难全村动员,孩子学习大人劳作,没有现在都市的繁华也没有现代化设施的方便,但是谁也不会觉得少了什么。勾心斗角的没有,互帮互助的不算是什么新鲜事情,好像都是大家分内的事情。看到儿子现在的生活我不知道是他的幸运还是我的幸运,每天不是埋在堆积如山书本里学习就是带着眼睛费劲看着电脑里的游戏,除了这些好像他们什么都不会做了。
回忆不只是忆苦思甜,也许失去的和得到的并不成比例,在这现代的生活中我们得到了方便富裕,也失去纯真与率直。回忆也让我更加思念过去,更加勾起对童年的游戏玩具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