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28*南极,一片净土

 第28课   《南极,一片净土》

 

企鹅|海豹|悠闲自得|感慨

企鹅

企鹅(学名:Spheniscidae)有“海洋之舟”美称的企鹅是一种最古老的游禽,属于企鹅目,企鹅科。它们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经在南极安家落户。全世界的企鹅共有17种,大多数都分布在南半球。特征为不能飞翔;脚生于身体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势;趾间有蹼;跖行性(其他鸟类以趾着地);前肢成鳍状;羽毛短,以减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间存留一层空气,用以保温。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各个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头部色型和个体大小。 企鹅能在-60℃的严寒中生活、繁殖。在陆地上,它活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绅士,走起路来,一摇一摆,遇到危险,连跌带爬,狼狈不堪。可是在水里,企鹅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双强有力的“划桨”,游速可达每小时25-30千米。一天可游160千米。 主要以磷虾、乌贼,小鱼为食。

1620年法国的Beaulier 船长在非洲南端首度惊见会潜游捕食的企鹅时,称其为“有羽毛的鱼”。

企鹅是地球上数一数二可爱的动物。世界上约有20种企鹅,它们全分布在南半球;南极与亚南极地区约有8种,其中在南极大陆海岸繁殖的有2种,但是在炎热的非洲大陆南非旅游城市开普敦也有企鹅。其它则在南极大陆海岸与亚南极之间的岛屿。企鹅常以极大数目的族群出现,占有南极地区85% 的海鸟数量。

企鹅拥有其他鸟类的共同特征:身上拥有羽毛、尖而突出的坚硬的喙及有爪及鳞片的双脚。但跟其他鸟类不同,它们没有发达的翅膀,使它们无法飞行,也不像其他不擅于飞行的走禽(如鸡、鸵鸟),因为身体肥胖而不擅于奔跑。但企鹅的趾间有蹼,翅膀也演化至桨状。这样的身体结构让企鹅成为善泳的动物,在海中,企鹅十分灵活,并能潜入水中达565米深、22分钟之久,也能游出离岸6~12公里远,以捕食小鱼、磷虾等。

在陆地上的企鹅都是直立著的,就是步行,大部分时间也是像人一般以双脚走路,可是由于身型肥胖,它们走路时都显得很笨拙。在冰天雪地下,若被捕猎者追捕时,它们会全身向前俯伏在地上,以腹部贴上冰地上,并以双脚作推动,快速逃走。

 

 

海豹

海豹是对鳍足亚目种海豹科动物的统称。海豹体粗圆呈纺锤形。全身披短毛,背部蓝灰色,腹部乳黄色,带有蓝黑色斑点。头近圆形,眼大而圆,无外耳廓,吻短而宽,上唇触须长而粗硬,呈念珠状。四肢均具5趾,趾间有蹼,形成鳍状肢,具锋利爪。后鳍肢大,向后延伸,尾短小而扁平。毛色随年龄变化:幼兽色深,成兽色浅。全球海豹共有18种,北极地区有7种,南极地区有4种。但在数量上,北极海豹不如南极多。世界上所有海豹身饮均呈纺锤形,适于游泳,头部圆圆的,貌似家犬。在自然条件下,海豹有时在海里游泳,有时又成群结队地来到岸上休息。海豹的游泳本领很强,速度可达每小时27公里,同时又善潜水,一般可潜100米左右,南极海域中的威德尔海豹则能潜到600多米深,持续43分钟。海豹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发情期,雄海豹便开始追逐雌海豹,一只雌海豹后面往往跟着数只雄海豹,但雌海豹只能从雄海豹中挑选一只。因此,雄海豹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争斗,狂暴的海豹彼此给予猛烈的伤害:用牙齿狠咬对方有些雄海豹的毛皮便因此而撕破,鲜血直流。战斗结束,胜利者更和母海豹一起下水,在水中交配。

海豹(Seal)是肉食性海洋动物,哺乳动物(胎生)。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海豹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海豹大部分时间栖息在海中,脱毛、繁殖时才到陆地或冰块上生活。海豹分布于全世界,在寒冷的两极海域特别多,食物以鱼和贝类为主。海狮、海象是海豹的近亲,它们有耳壳,后肢能转向前方来支持身体。

海豹的前脚较后脚为短,复有毛的鳍脚皆有指甲,指甲为5趾。耳朵变得极小或退化成只剩下两个洞,游泳时可自由开闭。游泳时大都靠后脚,但后脚不能向前弯曲,脚跟已退化与海狮及海狗等相异,不能行走,所以当它在陆地上活动时,总是拖着累赘的后肢,将身体弯曲爬行,并在地面上留下一行扭曲的痕迹。

悠闲自得

1.解释:悠闲:清闲安逸,闲适的样子。即闲适自得、怡然自得。自得:内心得意舒适,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悠闲自得:心无牵挂,随意而满足。形容神态悠闲、心情安逸,不在乎事事所为,只在乎自身感觉的快慰;本着对自己好和对别人好的意义,才是真正的快悠闲适和闲得乐哉;自由清闲,心情舒畅。

2.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袁宏道《满井游记》:“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鬓之间,皆有喜色。”

3.近义词:自得其乐 逍遥自在 怡然自得 悠悠自得 优哉游哉 悠然自得 优游自得 悠闲自在 怡然自乐 闲云野鹤 安闲自得 昂然自得 逍遥自得 自得其乐 陶然自得 欣然自得 洋洋自得 悠游自得

4.反义词:疲于奔命 (注释: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若有所失,席不暇暖,疲惫不安。)

感慨

1.解释:

(1)谓情感愤激。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示例】:唐 韩愈《送董邵南序》:“ 燕 赵 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2)感触,感叹。

【出处】:《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所以 陶渊明欲息交, 嵇叔夜 欲绝交, 刘孝标又做下《广绝交论》,都是感慨世情,故为忿激之谭耳。”

【示例】:宁调元《燕京杂诗》之四:“河山元气入残秋,感慨时艰涕暗流。” 老舍《骆驼祥子》三:“老者连连的点头,似乎有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2.近义词:感叹 叹息 感喟 慨叹 感伤 感触

综合拓展

1.关于环境保护的名言:

(1)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2)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3)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

(4)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5)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 ——埃斯库曼斯

(6)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

(7)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8)我不知道是否有别人比我从父亲那里所得的更多。我用父亲的豁达应付环境的变故,用父亲的乐观创造自己的前程,用父亲的鼓励与宽容的方法教学生和孩子,用父亲对大自然的爱好来陶冶我自己的性情。——罗兰

(9)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10)人是什么?还不是风中鹅毛,得随时适应周围的环境。——易卜生

2.关于保护环境的歌曲:

最后一滴水

词曲:陈越

演唱:陈斯

 

只剩下最后一滴水

我听见地球在哭

青山和绿水渐渐消逝

只留下一片荒芜

只剩下最后一滴水

我听见人类在哭

眼睁睁 看着万物消失

剩下我好孤独

我听见地球在哭

看见大地裂开深深的痛楚

是否一定等到无可退路

才能醒悟

珍惜每滴水

就像珍惜母亲的泪水

别让地球最后一滴水

成为人类最后一滴眼泪

珍惜每滴水

别让大地母亲再受伤害

把那逐渐消失的河流

重新呼唤回来 回来

只剩下最后一滴水

我听见地球在哭

青山和绿水渐渐消逝

只留下一片荒芜

 

只剩下最后一滴水

我听见人类在哭

眼睁睁 看着万物消失

剩下我好孤独

我听见地球在哭

看见大地裂开深深的痛楚

是否一定等到无可退路

才能醒悟

珍惜每滴水

就像珍惜母亲的泪水

别让地球最后一滴水

成为人类最后一滴眼泪

珍惜每滴水

别让大地母亲再受伤害

把那逐渐消失的河流

重新呼唤回来 回来

啦……

 

珍惜每滴水

别让大地母亲再受伤害

把那逐渐消失的河流

重新呼唤回来

回来

 

3.作品推荐——《最后一滴水是眼泪》

 这本书告诉我们,水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地球生命不可缺少的资源。虽然我们地球被称为“水球”,但可供直接饮用的淡水并不多,并且由于各种原因,淡水资源逐年减少,人类生存已面临极大威胁。

我掩上书本,不禁陷入了沉思:是谁使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陷入枯竭?是谁让我们面临危机?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人类自己。废水的胡乱排放、生活垃圾的污染、无节制的用水,使大量珍贵的水资源白白浪费了,严重的污染甚至让水不可循环使用,加剧了水危机。

记得去年端午节那天,我回到家乡看龙舟。我吃完午饭散步的时候,正好经过一条小河,看见小河里的水和漂浮着的垃圾,不时散发出阵阵的臭味,直让人作呕。以前清澈见底的河流到哪去了?我沿着河边走到一家电镀厂前,低头一看,哦,原来是这个电镀厂搞的鬼!只见电镀厂把排污管接到河边,黑乎乎的污水从厂里直接排到河里。现在河水不但不能直接饮用,而且不能用来灌溉稻田,这样的现象在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是那么的普遍。我们的河流就这样失去了活力,不能再造福人类。

    现在的人们由于物质生活丰富了,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人们经常开了水龙头后就忘记了关上,导致水资源严重的浪费。为了我们的将来,为了我们下一代,我们必须节约水资源,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再用。

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学会明智地用水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关键,千万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4.关于环境的视频:碑林路人《一条会流泪的鱼》:青青朗读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RpVCNhQB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