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说话算数》
说话算数|忸怩不安|鲜嫩|诚心诚意|一本正经
【说话算数】
关于说话算数的格言:
(1)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2)民无信不立。 ——《论语》
(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
(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中庸》
(5)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氏世范》
(6)轻诺必寡信。 ——《老子》
(7)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8)言必行,行必果。
【忸怩不安】
1.释义:形容不大方、羞惭、不好意思的样子,心里慌乱。
2.出处:茅盾《子夜》七:“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儿上渐渐显现了忸怩不安的气色。”
3.近义词:扭扭捏捏 忸怩作态
4.反义词:大大方方
5用法:联合式;作补语;形容人羞涩的样子。
【鲜嫩】
1.解释:新鲜而娇嫩。如鲜嫩的果蔬。
2.出处:
(1)谓初生而新鲜。 明 蔡羽述 《辽阳海神传》:“它夕又念杨梅,即有白色一枝,长三四尺,二百馀颗,甘美异常,叶殊鲜嫩。”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秋冬牡丹》:“ 苏州 西禅寺 内有牡丹一本,叶皆雕落,特开花一朵,淡红鲜嫩,杂於菊花丛中。”
(2)颜色浅而鲜丽。《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这时,晨光微曦,天边泛起一丝鲜嫩的肉色,由浅入深,渐渐地向空中漫去。”
(3)味美而易咀嚼。清 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一:“余在 清江浦 ,吃过海豚一次,大约味似螃蟹,而味鲜嫩过之。”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鸭》:“ 闽中 所谓填鸭者,较家鸭稍小……味极肥美鲜嫩,而价过家鸭三倍。” 曹靖华 《飞花集·风物还是东兰好》:“鱼一进口,鲜嫩肥美,齐声赞扬。”
(4)形容年轻美丽。沙汀《困兽记》十三:“这张幻觉出来的面孔,自然比她鲜嫩娇好。”
【诚心诚意】
1.解释: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①亦作“诚心实意”。 ②真实的心志。 ③谓心意真诚。
2.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十分真挚,诚恳。
3.近义词:真心实意
4.反义词:虚情假意
5.典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成语故事:贾府的远房亲戚刘姥姥见女儿女婿的生活十分艰难,就亲自带着外孙板儿到贾府告援。她先去拜见贾府管家周瑞妻子,周瑞妻子猜着她的来意,说:“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于是带她去见王夫人及王熙凤。
【一本正经】
1.解释: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2.出处: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3.近义词: 道貌岸然 不苟言笑。
4.反义词: 油嘴滑舌 油头滑脑 嬉皮笑脸
5.歇后语: 唐僧的书;三本丢了两本
6.灯谜: 风,雅,颂;三藏西行图个啥
7.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对事的态度。
综合拓展
1.关于诚信的名言: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3)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4)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邻
(5)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6)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周晋峰
(7)一个企业要持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8)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9)走上社会后,我们深感信用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但埋怨没有用,更不能等待。重树社会信用必须靠每个人的努力,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郭辉
(10)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2.关于诚信的歌曲:
这里最早叫中国
词: 黄勋会
曲: 咏峰
演唱: 咏峰
你因尧舜禹光芒闪烁,
你因中条盐湖富民强国,
你因关公精神诚信天下,
你因西厢爱情陶醉你我。
这里最早叫中国,
黄河母亲这样对我说
华夏之根,
文明之源,
这里就是最早的中国。
你有永乐宫里八仙传说,
你有鹳雀楼上千古长歌,
你有嫘祖养蚕美丽生活,
你有后土圣母赐福你我。
这里最早叫中国,
黄河母亲这样对我说
华夏之根,
文明之源,
这里就是最早的中国。
这里最早叫中国,
黄河母亲这样对我说
华夏之根,
文明之源,
这里就是最早的中国。
3.作品推荐——《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这篇散文通过一条与众不同的途径,反映了一种在旧道德观念的冰水退潮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中最真诚、最动人的天伦的觉醒。在这种觉醒面前,人们第一次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来占有并表露自己的感情。这也是文章中蕴藏的革命性的历史内容及思想意义。它的出版不仅提高了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也使人们竞相模仿他情真意切、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