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23“神童”的秘诀

 第23课   《“神童”的秘诀》

 

火冒三丈|学问|秘诀

火冒三丈

1.解释:冒:往上升。形容愤怒到极点。

2.出自: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章太炎以自己惨淡经营《民报》多年,一旦复刑,竟被摈斥,不由得火冒三丈。”

3.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愤怒到极点。

4.近义词:怒气冲冲

5.反义词:心平气和                 

学问

1.学习和询问(知识、技能等)。语出《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汉 贾山 《至言》:“学问至於刍荛者,求善无饜也。” 唐 韩愈 《答杨子书》:“学问有暇,幸时见临。”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求其放心》:“夫仁与礼未有不学问而能明者也。”

2.知识,学识。

《荀子·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宋 苏轼 《登州谢上表》:“而臣天资钝顽,学问寡浅。”《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无论你有多大学问,未必强似公公。” 老舍 《茶馆》第二幕:“您这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3.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学问,得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 胡适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七:“凡成一种科学的学问,必有一个系统,决不是一些零碎堆砌的知识。”如: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

4.道理;水平。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学问。” 王汶石 《大木匠》:“我 桃叶 的眼力可真不错,挑得有学问。”

5.近义词:学识 知识

秘诀

1.解释:隐秘而不公开的方术;奇妙的诀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遇异人授以秘诀。”《南史·陶弘景传》:“ 弘景 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被玉轴之文章,三冬遽足;穷金坛之秘诀,百战不孤。” 宋 欧阳修 《送刘虚白》诗:“秘诀谁传妙若神,能将题品徧朝绅。”

2.近义词:法门 窍门 诀窍

综合拓展

1.陈毅名言:

(1)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2)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3)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4)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与行动的综合者!  ——《赠郭沫若同志》

(5)做胜利的英雄容易,做失败的英雄不易。同志们要有做失败的英雄的勇气。

(6)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 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

(7)志士嗟日短,愁人知夜长。

(8)豪气贯日月,英风动大地。

(9)一言九鼎重千秋。

2.陈毅诗作:

    《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3.作品推荐——《凿壁借光》

    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