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17七颗钻石

   第17课  《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凋谢|小心翼翼|有气无力

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1、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列夫托尔斯泰

2、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 列夫托尔斯泰

3、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消极无为就越有害。

                                                   —— 列夫托尔斯泰

4、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5、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列夫托尔斯泰

6、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列夫托尔斯泰

7、真正的爱,在放弃个人的幸福之后才能产生。—— 列夫托尔斯泰

8、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 列夫托尔斯泰

9、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 列夫托尔斯泰

10、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列夫托尔斯泰

凋谢

1.解释: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指老年人去世。语出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朋交日凋谢,存者逐利移。”

2.出处:

1)草木花叶脱落。

康濯《水滴石穿》第五章:“她是不是看到那四外的石头边上也长满了野花,而那些野花却已经在开始凋谢,因而有什么感慨?”碧野《金鸡菊》:“﹝金鸡菊﹞从春天到秋天,开了一拨又一拨,好象金鸡展翅,永不凋谢。”

2)死亡。多指老年人。

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朋交日凋谢,存者逐利移。” 前蜀韦庄《思归》诗:“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明宋濂《普福法师天岸济公塔铭》:“钱唐诸名山,以耆旧凋谢,唯师一人岿然如   灵光 。”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忠魂入梦》:“当日仓卒捐躯,既无碑志,又无祠宇,老成凋谢,史册不书,殊寂寞耳。”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二回:“明边吏将此书上达明廷,此时正在明朝万历年间,老成凋谢,佞人用事,文武各官,多半是酒囊饭袋,误国该死。”孙犁《秀露集·夜思》:“年老者逐渐凋谢,年少者有待成熟。”

小心翼翼

1.解释:翼翼:恭敬谨慎样子。原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后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2.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3.历史典故:

    宋朝时期有个一很有学问的人,他的名字叫贾黄中,他自五岁起就跟随父亲读书。

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上了进士,当上了校书郎。 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当他在任宣州大守的时候,有一年闹饥荒,百姓饿死了很多。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当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宋太宗非常高兴,夸奖他:“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还召见贾黄中的母亲,表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了。

    但是,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在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但是太过分了,就会失去了大臣的身份。”

    贾黄中死的时候,家中非常穷,皇帝特地赐它钱三十万,又给他的老母亲白银三百两,用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表扬他母亲教子有方。

4.近义词:一丝不苟,谨小慎微,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5.反义词:毛手毛脚,粗心大意,大大咧咧

有气无力

1.解释:形容说话声音微弱,做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

2.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3.用法: 作谓语、状语;形容体弱无力

综合拓展

1.爱心传递的名人名言: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爱不贵浓而贵长。

(3)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焉而亡。

(4)心心相印的人,在悲哀之中必然会发出同情的共鸣。——莎士比亚

(5)应当善于同情,而不是善于严惩。——罗佐夫

(6)真正的同情,在忧愁的时候,不在快乐的期间。——冰心

(7)应该尊重彼此间的相互帮助,这在社会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高尔基

(8)真诚的关心,让人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跟清晨的小鸟迎着春天的朝阳一样。  ——高尔基

(9)无论是朋友或是生人遭到了危险,我们都要大胆地承担下来,尽力帮助人家,根本不考虑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马克·吐温

(10)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别人。

                                        ——埃·哈伯德

(11)只有当你给你的朋友以某种帮助时,你的精神才能变得丰富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

(12)那种只愿听顺耳之言的人,对他人又有什么帮助?——伊丽莎白·比贝斯科

(13)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起变成弱者。

                                         ——罗曼·罗兰

(14)帮自己的忙,帮到后来,只忙了自己,这是常常要遇到的。——鲁迅

(15)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罗曼·罗兰

(16)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茨威格

2.作者作品推荐——《复活》

    《复活》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相信有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曾阅读过这本书。在我国自20世纪初至今已出版过6种译本,三四十年代先后有戏剧家田汉和夏衍改编的同名剧本的发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为我国读者和观众极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