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赵州桥》
赵州桥|杰出|雄伟|创举|双龙戏珠
【赵州桥】
1.解释:杰出,指有出众的才能、成就。也指同类中出色的物品。特出;高耸。
2.出处:
(1)才能、成就出众。《后汉书·徐稺传》:“至于稺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唐·司空图 《与王驾评诗书》:“国初,主上好文雅,风流特盛。 沉 、宋 始兴之后,杰出於江宁 ,宏肆於李 、 杜,极矣!” 清·和邦额 《夜谭随录·三官保》:“虽然,京师之大如海,岂无杰出之士?惜我辈未遇。” 瞿秋白《乱弹·谈谈‘三人行’》:“ 茅盾在现在的一般作家之中,不能够不说是杰出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七章:“不识字的人民群众里,有多少杰出人物啊!”
(2)指同类中出色的物品。 清·李渔《闲情偶寄·饮馔》:“菜类甚多,其杰出者则数黄芽。”
(3)特出;高耸。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中竦石杰出,势连襄陆。” 明·刘基 《青萝山房歌寄宋景濂》:“ 仙华杰出最怪异,望之如云浮太空。” 清·姚莹 《游榄山记》:“楼宇杰出,绕屋芭蕉径丈。”
3.与赵州桥有关的诗歌:
赵州桥——华夏永远不老的魂
千年的赵州桥
你以东方巨人的雄姿
巍然屹立于中华大地
你以一种岿然不动的威严
已经站立了近十五个世纪
一千四百多年了
尽管经历了无数风雨的侵蚀
却依然焕发着青春的靓丽
岁月铸就的古老色彩
更使你令人神往痴谜
洪水撼不动你的根
风霜催不老你的颜
战火毁不了你的情
列强虏不走你的魂
你的名字叫李春
赵州桥就是你的化身
你是华夏永远不老的魂
赵州桥就是历史的见证
赵州桥,李春
华夏永远不老的魂
每一块条石
都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每一条石缝
都压缩了朝代更替的风云
一座桥啊
连接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世人都想走近你
要亲身领略古老东方的神韵
世人都想走近你
要亲眼目睹古老东方的文明
都来看看吧,炎黄的子孙们
这是祖先给我们铸造的魂
一座桥啊
是怎样不屈不挠意志坚定
全身刻满了
中华民族盛衰荣辱的印痕
都来看看吧,五洲的朋友们
这是永远也摧不垮的中华精神
一座桥啊
是怎样不屈不挠意志坚定
这是一座
跨越历史连接五州的桥
溶铸了整个人类的科学精神
赵州桥,华夏永远不老的魂。
【杰出】
1.解释:杰出,指有出众的才能、成就。也指同类中出色的物品。特出;高耸。
2.出处:
(1)才能、成就出众。《后汉书·徐稺传》:“至于稺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唐·司空图 《与王驾评诗书》:“国初,主上好文雅,风流特盛。 沉 、宋 始兴之后,杰出於江宁 ,宏肆於李 、 杜,极矣!” 清·和邦额 《夜谭随录·三官保》:“虽然,京师之大如海,岂无杰出之士?惜我辈未遇。” 瞿秋白《乱弹·谈谈‘三人行’》:“ 茅盾在现在的一般作家之中,不能够不说是杰出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七章:“不识字的人民群众里,有多少杰出人物啊!”
(2)指同类中出色的物品。 清·李渔《闲情偶寄·饮馔》:“菜类甚多,其杰出者则数黄芽。”
(4)特出;高耸。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中竦石杰出,势连襄陆。” 明·刘基 《青萝山房歌寄宋景濂》:“ 仙华杰出最怪异,望之如云浮太空。” 清·姚莹 《游榄山记》:“楼宇杰出,绕屋芭蕉径丈。”
3.近义词卓越、优异、出众
4.反义词:平庸、普通
【雄伟】
1.解释:雄伟,汉语词汇。形容壮丽、高大。
2.引证解释
(1)高大雄壮。
①《晋书·慕容德载记》:“年未弱冠,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雄伟。”
②宋苏轼《大悲阁记》:“复作大阁,以覆菩萨,雄伟壮峙,工与像称。”
(2)宏大壮阔。
①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高蟾》:“诗体则气势雄伟,态度谐远。”
②明刘基《<写情集>序》:“先生当是之时,深知天命之有在,其盖世之姿,雄伟之志,用天下国家之心,得不发为千汇万状之奇而龙翔虎跃也!”
(3)谓杰出,不平凡。
①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王彦俦,上蔡人,五代之际为本郡军校,材质雄伟,刚毅有谋,勇冠羣卒。”
②清 陈田《明诗纪事丙签·李东阳》:“东阳文章,为明一代大宗,殚后来雄伟奇杰之才,终不能挤而废之。”
3.近义词:雄壮、魁梧、伟大。
4.反义词:瘦小、渺小。
【创举】
1.解释:创举,指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的举动或事业。
2.出处:指前所未有的举动。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白文公生日会》:“虔设牲醪,招邀朋侣,展拜 虎邱 祠下,祭罢饮福,谈讌竟日而散,此实 吴中 创举。”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二章:“这是历史上--不但 中国 历史上,恐怕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次惊人创举。”
【双龙戏珠】
1.解释:双龙戏珠是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的表现形式。它的起源来自天文学中的星球运行图,火珠是由月球演化来的。从汉代开始,双龙戏珠便成为一种吉祥喜庆的装饰图纹,多用于建筑彩画和高贵豪华的器皿装饰上。双龙的形制以装饰的面积而定,倘是长条形的,两条龙便对称状地设在左右两边,呈行龙姿态。倘是正方形或是圆形的,两条龙则是上下对角排列,上为降龙,下为升龙。不管是何种排列,火珠均在中间,显示出活泼生动的气势。
2.民间传说: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有些地区称“舞龙、耍龙”,因表演时手持传说中龙的形象为道具而得名。龙舞源于久旱无雨时的民间祭祀活动。《山海经·大荒东经》曰:“应龙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隋唐时期,龙舞在节日期间的民间娱乐活动中已屡见不鲜,宫廷散乐中的“鱼龙烂漫”之戏即为龙舞表演。《隋书·音乐志》:“又有大鲸鱼,喷雾翳日,悠忽化成黄龙,长七八丈,耸踊而出,名曰黄龙变。”
青草坞村龙舞相传李家巷双龙戏珠原自一个传说:相传距今(公元2005年)100年前,本镇青草坞村东临“龙井山”,西靠“凤凰山”,中间有山名叫“馒头山”,整个地势像“龙凤戏珠”,故而,当地人在湖州白雀龙舞的激励与启发下,创编了青草坞双龙。解放前,每逢过年过节,双龙都要挨家挨户进行表演,更有外地人慕名前来邀请表演,以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双龙戏珠作为一种民间舞龙表演形式,经常在农村喜庆节日中演出,两条龙分为雌龙和雄龙,所以也称为双龙,雌龙表演者为9个女性演员,雄龙则为9个男性演员,另加1名龙珠(男性),整个节目共有19个舞龙人员。双龙龙身由布制成,用颜料画满鳞片,龙头小巧,龙棍较短,舞时灵巧轻便,因此也适合女演员演出。表演开始后,5位伴奏人员敲击大锣、小锣、鼓、镲等乐器,龙珠先出,在搭建的高台上造型,之后翻跳下来,跑到舞台前方,将棍子在地上跺三下后,雌雄两龙分别由两边舞动上场,跟着龙珠跑阵,称为“双龙戏珠”,之后,龙珠进行绕阵、穿阵表演,或龙尾缠绕,龙头相碰,或龙头缠绕,龙尾甩动,都有代表雌雄双龙情深意切之意。第三阶段龙珠又出场,带引双龙表演,直至结束。
青草坞双龙的特点在于,它不讲究龙身上下翻滚,而是讲究先布阵、后解阵的表演,最大的难度是两条龙纠缠在一起时,演员解阵的步伐不能出错,否则双龙打结,便有不祥之意(为当地人传说)。
综合拓展
1.关于赵州桥的诗句
(1)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2)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
(3)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4)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5)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6)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游石淙山)张昌宗
(7)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8)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杜审言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0)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11)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12)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13)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帝京篇)李世民
(14)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5)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16)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送吴七游蜀)骆宾王
2.作品推荐——《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