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起源于中国
什么是负数?简单一点,就是比0还要小的数。不过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承认还有比0更小的数存在,欧洲的数学界直到18世纪才开始接受负数,不过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
在很久以前的战国时期,当时的《法经》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记录:“衣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意思是说,5个人一年开支1500钱,入不敷出,“不足四百五十”,即差450钱。书中出现的“不足”就意味着负数概念的出现。
负数的正式登场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给出正、负数的两种记法:一是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二是以正摆的算筹表示正数,斜摆的算筹表示负数。这就是所谓的“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而在《九章算术》的“方程”章中,因为要进行一些未知量和已知量的计算,又因为会出现减数大于被减数的情形,也需要负数的概念来扩充减法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