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17课-倍速学习法-万向思维

李时珍|文房四宝|金银花|猫头鹰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出生于行医世家。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中错误很多,会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他阅读了八百余种上万卷医书以及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而且亲自到各地去寻找药材。每到一地,就虚心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像)
(本草纲目)
【文房四宝】
1.简介:
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砚。
2.起源: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安徽徽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洮砚(现甘肃省卓尼县)、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歙砚(现安徽歙县)。宣城市是全国唯一的“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
(老坑洮砚)
(湖笔)
3.别称:
文房四宝在古代诗歌中的称谓分类归纳:
(1)
玉管、翠管、银管、象管、筠管、斑管、毫管 、寸管、毫 、紫毫兔毫、柔毫、弱毫、秋毫、寸毫、霜毫 、银毫、中山毫、玉兔毫 、秋兔毫、毫锥、毫颖、翰 、毫翰、柔翰等。
2
玄圭、玄玉、玄珠、陈玄、乌丸、乌玉玦、松烟、松液、松煤、松腴、珍煤、 灶煤、书煤、 黑蛟、翠饼、 龙宾等。
(徽墨)
(3)纸 
楮生、玉楮、玉鸾纹、云蓝、溪藤、剡溪藤、麦光、笺等。
4石友、石泓、寒泓、陶泓、龙尾、墨海、黑白月等。
砚台、砚瓦、砚田、石田
【金银花】
1.简介:
金银花 ,又名忍冬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
金银花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2.功效: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3.金银花的禁忌:
脾胃虚弱者不宜常用。不可以经常吃,因为会使体质变虚,只在体内有火,感冒咳嗽的时候服用,不建议长期使用。金银花性味寒凉,会影响脾胃的运化,此味药一般在暑天使用较为合适。
 
(金银花)
【猫头鹰】
1.简介:
猫头鹰是现存鸟类中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猫头鹰的踪影。猫头鹰完全依靠捕捉活的动物为食。猎物的大小视猫头鹰的体型大小而定,小到昆虫,大到兔子都有。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状,形成所谓“面盘”。嘴和爪都弯曲呈钩状。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夜间和黄昏活动,主食鼠。至今,世界各国的鼠害仍然十分严重。猫头鹰是捕鼠能力最强的鸟类,一只猫头鹰每年可以吃掉1000多只老鼠,相当于为人类保护了数吨粮食猫头鹰也叫枭,在我国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法律保护
 
        (雪鸮)                          (领角鸮)
(草鸮)
2.文化象征:
(1)我国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常把猫头鹰当做“不祥之鸟”,称为逐魂鸟、报丧鸟等,古书中还把它称之为怪鸱、鬼车、魑魂或流离,当做厄运和死亡的象征。
(2)古希腊
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爱鸟是一只小鸮(猫头鹰的一种,被认为可预示事件),因而古希腊人把猫头鹰尊敬为雅典娜和智慧的象征。
(3)日本
在日本,猫头鹰被称为是福鸟,还成为长野冬奥会的吉祥物,代表着吉祥和幸福。
(4)加拿大
加拿大温哥华印第安人的后裔仍保留猫头鹰的图腾舞,不但有大型木雕的猫头鹰形象,而且有舞蹈,舞者衣纹为猫头鹰,全身披挂它的猎获物老鼠。
综合拓展
【关于“吃苦”的格言】
1.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2.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苦不是痴人。—— 《格言集锦》
3.领导干部应该是真正能吃苦的人。——士光敏夫
4.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
5.苦尽甘来。——莎士比亚
6.为了党的事业,我一定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除掉思想上的缺点,不怕艰苦困难,不怕流血牺牲,革命到底! ——董存瑞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文学家 韩愈
8.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9.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
10.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吴承恩
【小故事】
1.李时珍开棺救母子
    一天,李时珍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人已死矣,再开棺惊动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一……李时珍当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便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一试。李时珍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竟然醒了,于是,人群欢动。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于是人们都传言李时珍一根银针,救活了两条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这就是李时珍开棺救母子的故事。
2.活人断其死
    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蔓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象茄子叶,花象牵牛花,早开夜合的蔓陀罗花,他又为了掌握蔓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据现代药理分析,蔓陀罗花含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大脑和延髓作用,对末梢都有对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经作用。
  李时珍在做蔓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也进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之事,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