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室”与“扫天下”
“扫一室”与“扫天下”|陈蕃│生活哲学:扫除力
【“扫一室”与“扫天下”】
来源:《“扫一室”与“扫天下”》是根据《后汉书·陈蕃传》的第一节内编的。
原文如下: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陈蕃】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在祖河东担任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薛勤知道他有让世道澄志向,认为他与众不同。
陈蕃为人方正严厉,早年任州别驾从事时就因谏争不合而离职。任乐安太守时揭发人称守丧至孝二十多年的赵宣在期间生了五个孩子,因而大怒并告发治罪。大将军梁冀掌权时写信对陈蕃有所请托,陈蕃却拒绝收下,其使者於是诈称大将军前来,最终令陈蕃大怒,将使者鞭笞至死。後典选举事时亦不偏不倚,及至党锢之祸时亦不宦官强盛,坚持要为那些因惩处有罪的宦官宗族党羽的官员求情亦可见其方正。最终陈蕃亦因图谋为国诛除宦官而死
【生活哲学:扫除力】
1.定义:
“扫除力”与“扫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扫除力指的是通过扫除产生的魔力。它不仅包含有外在的清扫改变磁场,并且包括内心的自省从而达到良性磁场的塑造。简单的扫除可以产生魔力,它不单单可以让房间变得整洁,也可以刨磨出你自身的光泽,还可以解决你的烦恼,实现你的梦想!这种神奇的魔力被命名为“扫除力”。它来源于席卷日本的生活哲学。
2.有趣的“扫除力”测试:
环顾一下你的居室;如果你不在家,请回想一下不久前你离开家时房间的样子:地板上有没有积满灰尘;沙发上是否有堆积如山的过期杂志;衣柜里是否凌乱不堪;厨房灶台上是不是油渍斑驳……如果是这样,那么小心了,你的人生可能危机四伏。
3.你的房间就像你自己:
舛田光洋是一位依靠专业保洁维持生计的普通蓝领,通过多年职业生涯的观察,他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由小家及大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窗明几净;反之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肮脏的角落。于是他摸索出这样一个结论:“你所居住的房间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
此语一出,举世哗然,有不置可否的,有跌足顿悟的。但越来越多的人,从公司总裁到家庭主妇,纷纷成为“扫除力”的拥趸。一位天天以泪洗面的失恋女孩一边读舛田光洋的《扫除力》,一边把衣橱中的东西整理出14袋垃圾一口气丢掉,令她惊讶的是,随着密不透风的衣橱恢复整洁,她积郁的心情似乎明快许多;京瓷公司曾经一度经营不善,员工纷纷离职。总裁稻盛先生非常困惑,闲极无聊,于是每天在工厂里独自做清洁、刷厕所、割杂草,一段时间之后,他突然顿悟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并且改变了经营理念,从而令京瓷蓬勃发展起来。
扫除力真有这么大的魔力?的确,扫除看似一场简单的体力劳作,实则内蕴深沉的人生智慧。通过打扫,我们可以放下高傲,学会谦卑,在忘我的工作中发现自己。在中国,打扫的智慧源远流长,直到今天,在许多地方,端午节的风俗依然是为小孩子们缝荷包、扎彩线,并且扎一把小笤帚。
4.总结: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小小的“扫”字,甚至可以成为打天下的寄托与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