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一文钱|当牛做马
金币多为圆形盘状,价值昂贵,现代属于名贵收藏品。在古代为一种货币,进行买卖。人类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很多国家的官方货币。在现代一般为私有的收藏品,是一种纪念价值相当高的纪念物。最早的金币出土于现在的埃及,考古学家估计已有近4700年的历史,是公元前2700年左右制造的,这种埃及出土的古币主要是用于一种礼品,而不是流通的货币,是古埃及贵族们互相赠送的奢侈品。公元前600年左右,金币开始变成为古埃及的官方货币,在古代中国,金币的流通大约出现在公元前600年-500年。
【一文钱】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 用现在的人民币价格可大约换算如下: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一文钱
一文钱为防己科千金藤属的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2,900米的地区,见于园篱、灌丛以及路边。
形态特征:
纤细草质藤本,长约1-2米;茎、枝细瘦,有条纹,均无毛。叶薄纸质,三角状近圆形,长通常3-5厘米,有时可达7厘米。宽与长近相等或稍过之,顶端钝圆,常有小凸尖,基部近截平,二侧圆,两面无毛;下面粉绿色;掌状脉约9-10条,纤细,连同很密的网状小脉均在下面微凸起,干时褐色,明显可见;叶柄通常与叶片近等长,在叶片上明显盾状着生。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腋生、具小型叶的短枝上。质地薄;花瓣3-4,稍肉质,近倒三角形或阔楔形,长约0.5毫米;聚药雄蕊长0.7毫米;雌花:萼片和花瓣均3片,很少4片,形状和大小均与雄花的相似;心皮无毛,柱头常3裂,裂片长而尖。核果红色,无毛;果核倒卵形,长约4-5毫米。
产地生境:
产于云南各地(北部和东南部除外),四川南部和贵州南部也有。生于灌丛、园篱、路边等处。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鹤庆。
关于“一文钱”的小故事:
齐白石:少一文钱不卖画
卖画例不是润格,不是笔单,而是卖画的条例,实则卖画的规矩也。
齐白石自定了这么个规矩,一条一条写出来,清清楚楚,张贴示众,这就是卖画例。
这个,比较少见。
释文:卖画例。无论何人,不赊欠,不退回。少一文钱不卖。招饮不画,送礼物不画,介绍不酬谢。刻印亦然。
汪慎生题记:白石山翁自书润例,南溪于长安市上无意得之。味其辞意,足可与板桥道人后先辉映,是亦艺林绝妙谈助也。癸未(1943年)秋日,满川村人题记。
见过他自写的润格,一平尺要多少钱,画工笔草虫要加一块钱,用西洋红要加一块钱。还见过他写的“免画牌”,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北平。老人有民族骨气,不为日本人画画,贴在大门上,正式谢客。但是,卖画例,头一次见,非常特别。
全文如下:
卖画例无论何人不赊欠不退回
少一文钱不卖
招饮不画送礼物不画
介绍不酬谢刻印亦然
卖画例写在一张柔软的高丽纸上,长宽尺寸为73×44.5厘米,一共五行,三十七个字,用毛笔竖写,行书,每个字大概五厘米左右,不署名。
齐老人的《卖画例》有三大惊人之处:
首先,措词惊人,干巴利落脆,掷地有声,倔,毫不含糊,没得商量,极为明确,不容置疑。每个字扔出去能砸一个窟窿!
其次,对自己绝对严格。对客户他要求公平交易,你少一文钱我不画给你;不赊欠;交了钱,不要画了,钱也不退回;对中间介绍人,我不付中介好处费。但他对自己同样要求极为严格:第一,你请客招待我喝酒吃饭,我不画;第二,你送礼物给我,我不画;第三,刻图章也是按这个规矩。总而言之,公事公办,公平交易,免除一切“暗箱操作”,不收额外的任何好处,全是“实”的,不来“虚”的,钉是钉,铆是铆,全在“明面儿”上,一眼能见到底,不搞那些摸不着底的“潜规则”。
最后,一视同仁,对谁都一样,不存在任何特殊情况。看了这个卖画例,普通老百姓最为高兴。任何人,只要想要,都能让老人画画,不用请客,不用送礼,不用找介绍人,按润格交钱就是了(而且,当时的价格极为公道,一点半点都不贵)。
后来这张《卖画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落在了老舍先生手中,归他收藏。他在纸的左下角盖了一方“老舍心赏”的印章。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它。至于怎么又落在他的手中,则不得而知。但,无疑,这是一件宝。
从一个侧面,它反映了齐白石老人的伟大人品——以极其简约而震撼的方式。
【当牛做马】
牛、马:比喻供人使唤的人.指被当作牛马驱使。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韶州云门山爽和尚》:“问‘受施主供养将何报答?’师曰:‘作牛作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