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乐队
鸫鸟|甲虫|黄鸟|沙雉
【鸫鸟】
鸫鸟是中小型鸣禽,叫声清脆,体型和生活方式有一定差异,多在地面栖息,善于奔跑,但也善于飞行及树栖,嘴短健,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钩,善于鸣叫。鸫科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约有47属316种,我国约18属80种。其中一种鸣唱型观赏鸟鸫黑鸫鸟,别名还有 百舌、 反舌、中国 黑鸫、黑鸫、乌鸪等。属雀形目,鸫(亚)科。身长约29厘米,属体型略大的全深色鸫。黑鸫雄鸟全黑色,嘴橘黄,眼圈略浅,脚黑。雌鸟上体黑褐,下体深褐,嘴暗绿黄色至黑色。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喜于地面取食,主食各种昆虫幼虫、蚂蚁、淡水螺、蟑螂等,冬季也吃果实及浆果。
【甲虫】
甲虫就是鞘翅目的昆虫,它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本目昆虫体壁坚硬,特别是前翅角质化,所以通称甲虫。世界已知约33万种,约占世界已知昆虫总数的1/3,中国已知约近7000种。除海洋外,陆地、空中和各种水域均有分布,尤以陆生种类最多。有的寄生于其他昆虫的体内,有的寄生于哺乳动物的体外,有的在动物粪便、尸体、枯枝落叶或土壤中生活,也有的寄居在鸟类或鼠类的巢穴中,或寄居于某些社会性昆虫(如蚁类或蜂类)的巢内,还有的是仓库害虫。甲虫的食性很复杂,包括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等。植食性的种类有很多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捕食性的甲虫中,有很多是对人类有益的,如瓢虫科、步甲科和虎甲科等。有些甲虫具有医药价值,如:芫菁科的一些甲虫能分泌芫菁素(亦称斑蝥素),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癌症。甲虫是昆虫中最古老的类型,它繁盛于上侏罗纪或下白奎纪。那时高等植物尚未出现,膜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亦未出现,甲虫是地质史上最早的传粉昆虫。甲虫原始型的正领口器,适宜给一些花大而平展(蝶形或碗状的花)较原始类型的植物传粉,它们具有较强的气味吸引着甲虫,例如:番荔枝科的花所释放的果香味,夏蜡梅属花溢放的发酵味,壳斗科一些植物释放的氨基酸味。甲虫传粉的植物有木兰属、亚马逊王莲和若千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壳斗科树种。趋臭趋腐性甲虫还为花能溢放腐臭味的植物传粉,例如巨型魔芋。
甲虫主要采食花粉,少数亦食花蜜。热带植物油棕,利用有益的甲虫传粉,能显著增产。
【黄鸟】
黄鸟喜欢结群活动,常可结成数百只的群体。性格较温顺,巢区占领性不强,愿相聚一起嬉戏,和睦相外。性情活泼,鸣叫时姿态优美。
黄鸟是一种杂食性鸟类。在野生条件下,主要食各种植物种子及嫩芽。在松树、槐树或杨树的树杈上筑巢,其巢呈碗半途而状。巢的外层多由草茎,草根、苔藓、蛛丝、蚕茧纤维等编织而成,巢内铺垫羽毛、兽毛和花絮等。每年4-6月繁殖,每宣窝产卵呈淡蓝色。
黄鸟飞翔能力强。飞速快,可长途飞行。在越冬迁徙时,能横飞半个地球。曾经有人捉到一只腿上带有英国某地符号脚环的黄鸟,这表明该鸟飞行过数万里。真可谓玩常鸟中的空中旅行冠军。
黄鸟的歌声婉转,悦耳动听,音调多变,模仿能力强,能学会山雀、喜鹊和蟋蟀的鸣叫声,并能学会表演各种杂技。黄鸟是著名的歌唱观赏鸟。黄鸟的鸣叫声虽然不及百灵鸟的画眉那样动听悦耳,但也能学会山雀、喜鹊和蟋蟀的鸣叫。它还有其他玩赏鸟类望尘莫及的几种技艺绝招;它会“戴面具、提吊桶”、叨钱、叨牌、叨卡片、拉抽屉等技艺。自古以来,它是城乡广大养鸟爱好者赏养的著名观赏鸟。
【沙雉】
沙锥是丘鹬科,沙锥属10多种涉禽的统称,其中有7种分布于中国。沙雉为中型涉禽,体长多在30cm左右,双腿较短,体型矮胖,色彩斑驳,体表具有黄褐色、黑色、白色相互交织的斑纹,形成绝佳的保护色。除了丘鹬等少数种类栖息在潮湿的森林底层,大部分种类的沙锥居住在河岸、湿地草甸、水田、泥塘等湿地环境中。喙部纤长且触觉灵敏,常将长喙频繁插入淤泥中,靠触觉捕获蠕虫、蚯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通常潜伏在湿地植物间,凭借良好的伪装保护自己,天敌接近时才猛然起飞,快速飞向远方躲避。几乎都是候鸟,在中国东北多有繁殖,冬季南迁越冬,澳南沙锥、大沙锥更是从东北亚远迁澳大利亚越冬。扇尾沙锥是其中最常见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