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4课-《倍速学习法》-万向思维

第24课 梅兰芳

梅兰芳愤然毁画


  梅兰芳曾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存入香港的银行,可是在日寇的统治下,这笔高额存款全部被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最近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
  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现在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两人着手构思,夫人磨墨,丈夫绘画。不到八天,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近日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国画化为碎纸。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上海当局的报纸抢先发布头号新闻,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芳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广大群众也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梅兰芳看到全国人民对他如此赞赏和支援,感动得热泪盈眶,兴奋地对夫人说:“我梅兰芳再也不是一只孤燕了!”

梅兰芳蓄胡明志

    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期间,留居港沪,为了坚持民族气节,不顾敌伪威胁,蓄须明志,坚拒演出。
  他的胡子是怎么留起来的呢?
  那是1941年冬的事。那时梅兰芳住在香港。12月8日清晨,他忽然听见猛烈的高射炮声,后来知道是日军向香港展开全面进攻了。他对一个朋友说:“糟啦!早走一步好了。香港是个孤岛,我瞧是守不住,早晚要被日本人占领。我一向离着他们远远的,这回可难免要碰上了。”
  日军围攻香港十八天,每天炮声隆隆,飞机“光顾”。梅兰芳躲在一栋楼房的地下室里,算是临时的防空洞。
  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梅兰芳总是默不作声。但是,胡子是照样要天天刮的,因为他是旦角演员,养成了这个习惯。
  有一天,他突然不剃胡须了,而且好几天都没去刮它。他的朋友奇怪地问:“莫非你有留须之意?”
  这时,梅兰芳严肃地指着上唇回答说:“别瞧这一小撮胡子,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用处。日本人假定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他们还懂得一点礼貌,这块挡箭牌,就多少能起点作用。”
  自此,梅兰芳就留起胡子来了。

梅兰芳学艺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史上成就最为辉煌的表演艺术大师,被公认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他艺术成就的取得,固然与他的艺术天才,与他的家传、师教等分不开,同时也与他本人学艺的虚心求教、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就是《梅兰芳学艺》的故事。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眼睛没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原来他小时候眼睛有轻度的近视,不仅迎风流泪,而且眼珠转动不灵活。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被动摇,他养了几对鸽子,每天一清早,他就给它们喂食,然后放飞。梅兰芳站在鸽棚旁,眼睛随着鸽子的飞动而转动,循苍穹而视,尽力追踪越飞越远的鸽群,直至鸽子的踪影在遥远的天际消失。十年之间,从未间断,持之以恒,终于恢复了视力,练出了眼神。后来,他在舞台上一双大眼睛灵动明亮,神彩飞扬。梅兰芳的眼神最能传达人物内心的细腻感情,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梅兰芳以塑造各种妇女的舞台形象名闻遐迩,他为此可谓呕心沥血。最初,他对表现女人的吃惊老觉得不够理想,尽管他多次揣摩,反复试验,总不能将女人猛然吃惊的神态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一天,他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整理衣服,忽然想到,如果冷不防地发出一声巨响,她必然会大吃一惊,一个女人吃惊的神态不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么?于是,他随手抄起身旁的一只兰花瓷盆,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咣当”一声巨响,妻子被吓得惊叫了一声:“哎呀!”将手中的衣服掷了老远,半晌才说出话来。   

 在这一瞬间,梅兰芳准确地捕捉住了妻子的神情、动作。他据此反复琢磨、练习,将女人受惊后那种惊叫的神情、动作,恰当而又巧妙地融进他有关的表演中,将人物刻画得更加活灵活现。      

 学艺需要指导,需要帮助,因而需要老师。许多人以为只有那些对自己艺术循循善诱、赞扬宣传的人才是自己的老师。梅兰芳不是这样,他有一句名言:“说吾孬者,乃吾师也!”表现了他在学艺过程中的态度与宽阔胸襟。这句名言是怎么来的呢? 

 有一次,梅兰芳在某大戏院演出他的拿手好戏《杀惜》,“好!好!”场内喝彩之声不断。可是,梅兰芳却在满场赞许声中注意到一个衣着朴素、年近六旬的老先生连连摇头。梅兰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戏完以后,他来不及卸装,就用包车将老人请到家中,恭恭敬敬地说:“说吾孬者,乃吾师也! 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这位老先生见梅兰芳如此诚恳谦虚,十分感动,便严肃地对梅兰芳说:“梅先生饰演的剧中人阎惜姣上楼与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可你为何却演成八上八下?请问这是哪家传授的?”梅兰芳听了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的疏忽,连声称谢不止。    

 以后,梅兰芳每到该地演出,定请这位老先生到戏院前排就坐,看戏指教,对他的批评指正总是虚心接受,细心揣摩,使自己的演技精益求精,完美无疵。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的演唱,雍容华贵,典雅清丽,世称“梅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