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16课-《倍速学习法》-万向思维

 

第16课 酿

 难忘的八个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右耳。然后,稍稍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最后一排
   上小学时,我一直非常自卑。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一排。坐在这里的都是调皮的男生,我与他们无话可说,而要想听课又看不清板书,所以每次上课,只是呆滞地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遥想——梅花为什么叫梅花?为什么开在冬天?我能不能变成一朵梅?我会是白梅还是红梅?……滥竽充数混了半学期。班主任调走了,来了个年轻的女教师。

        “我叫白明,倒着读就是‘明白’,也就是说对每个同学的情况都能知道得明明白白。”她微笑着自我介绍。我不屑地瞧着她。真有那么神通?她会知道我近视?她会知道我不想坐最后一排?……
 
         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那天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册,我也假装做起来。其实我除了做些造句、看图作文之类适合胡乱发挥的题目外,其他的懒得做。正噙着笔胡思乱想,一只手伸出来抽走了我的练习册,我一惊,才发现老师已站在了我身后。“小脑瓜想什么哪?”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最短暂的几分钟,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性的雷霆暴怒,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这些句子都是你自己做的吗?”“嗯。”“非常好,很有想像力。‘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有时春天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她没说话,轻轻拍拍我的头,走上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了造句。那半个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我当时肯定有些晕眩和迷醉了。直到下课后大家纷纷向我借练习册时,才如梦初醒,惊慌失措地把练习册塞进书包。要是让同学们看见那上面大片大片的空白,我该多丢人哪。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题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以后,白老师特别注意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还抽空给我讲些文学知识。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在我身后停下又带着那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快乐。

        在我笨拙勤恳的努力下,我的各科成绩竟然很快进步起来。可由于近视看不清板书,便给学习造成了一些障碍。但我没告诉白老师,我问自己:你有什么资格向白老师提要求?

        一天,她来旁听数学课,因为没有课本,便和我合看。等到做课堂练习时,便看着我做题。“这是7,不是1,……。这是8,不是3……”她轻声纠正着:“怎么抄错这么多?你近视?”我没说话,眼泪竟大滴大滴落下来。

        第二天,她宣布下周进行语文测试,并郑重声明“前五名有奖”。一向对考试毫不在意的我也禁不住跃跃欲试。——就是不能得奖,最起码也要考得比以前好点儿啊。公布成绩那一天,白老师评完卷子,最后才公布分数:“第一名:乔小叶……”天哪,我是第一名!我震住了。

         “这次考试,同学们的成绩普遍不错,有个别同学进步很大,比如乔小叶。她坐在最后一排,还近视,可她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不但要奖给她前五名应得的奖品,还要再给她一份特别的奖励。张玉娟、姜春雷……你们几个站起来换一下座位,乔小叶!”我站起来。“这是你的位置。”她指着第一排中间:“你今后就坐在这里。”我懵懵懂懂地在那里坐下来。“希望同学们向乔小叶学习。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我的热泪汹涌而出。

        这件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了,这许多年里我淡忘了很多人和事,但那最后一排的位置和白老师的笑容至今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把我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的亲爱的人。
大师风范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之道演奏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再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在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
 一次,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的出神入化、天衣无缝。
 学生演奏完毕,这位大师照例拿着琴走上台。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久久没有奏响。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把琴从肩上又拿了下来,深深的叹了口气,走下了台。
 众人惊慌失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微笑着说:“你们知道吧?他拉的太好了,我没有资格指导他。最起码在刚才的一曲上,我的琴声对他只能是一种误导。“
 全场静默片刻,然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蕴藏着三个含义:一是为学生的精湛琴艺;二是为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赞美和尊重;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盛名之下的演奏家并没有担心在大庭广众之下褒扬学生的高超,会无形中降低自己的威信。他在拥有一流琴艺和一流名师的同时,也依然拥有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逊。
  仅此一点,足以称之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