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 武松打虎
水浒传|景阳冈景区
【水浒传】
1. 介绍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风俗画卷。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聚集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通过他们的语言,无不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孕含短篇,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文艺作品。小说语言生动活泼,高潮迭起,可读性极强,是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明清侠义小说,以及当代武侠小说,都可以看到《水浒传》的影响。除了对文学的影响,《水浒传》的故事和人物涉入了许多艺术领域,500年来,各门类艺术家都对《水浒传》进行着一次次再创造,相关的曲艺、戏剧、电影、电视、绘画、雕塑已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巨大的内容。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以农民起义为主题的章回小说,属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又名《忠义水浒传》,作于元朝末明朝初。
2.关于书名
“水浒”字面的意思是水边,指故事发生的地点梁山泊。另外诗经中有“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句子,记载了周太王率领部族迁徙的事情。有人认为用水浒做书名,是将宋江等的聚义和周朝的兴起作类比,证明原作者肯定起义英雄们反抗统治的精神。
【景阳冈景区】
景阳冈位
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偏南)16公里张秋镇境内。传说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处。景区内沙丘起伏,莽草丛生,林荫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其址在阳谷城东18.2公里处,是水浒英雄武松打虎故地,也是龙山文化城遗址,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景区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水浒旅游线上重要景点。
据《阳谷县志》记,当年这里冈阜起伏, 草密林茂,人烟稀少,野兽出没。今日的景阳冈已成一片沙冈,周围炊烟袅袅。沙冈顶部正中,建有一座民族形式的庙宇,俗称“武松庙”,据传始建于明代中期,后被毁。现存古庙为1958年修建。庙前方有一幢刻有“景阳冈”三个大字的石碑,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庙东二、三百米处,有一刻有“武松打虎处”的墨玉色石碑。
综合拓展
施耐庵和《水浒传》
施耐庵(约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耳,又名子安,兴化(现今江苏)人。原籍苏州。相传他是元至顺进士,曾出仕钱塘两年,因与官场不合,便弃官还乡闭门著述。
《水浒传》是明代著名小说,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约成书于元末明初。版本繁多,较重要的有三种,即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
《水浒传》的创作是以历史上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农民起义为依据。成书以前,宋江等三十六人的起义事迹,就已经在民间广泛传颂。施耐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加工和艺术的再创造。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以描写农民起义为内容的长篇巨著,形象地描绘了以宋江为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部过程。书中对梁山农民起义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接受“招安”及其悲惨结局的描写,是对农民起义的严重歪曲。这一点集中地体现在对宋江形象的塑造上。书中的宋江与历史上那个“勇悍狂侠”的宋江截然不同。另外书中还宣扬了宿命论和迷信,这些正暴露了作者世界观落后,甚至反动的一面,这正是这部书中存在的封建性糟粕。
但《水浒传》又不失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名著。它在发掘梁山泊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中,无情揭露了“官逼民反”的赵宋王朝统治的腐朽,黑暗现实,生动地描绘了梁山起义如何由零星的复仇火星发展到燎原大火的斗争过程,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如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吴用、石秀、二解、三阮、顾大嫂等,并热情地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这又表明了作者世界观积极、进步、占主导的另一面。此外,《水浒传》在艺术上也卓有成就,尤其是长于语言技巧和描写人物的笔法。它的语言平实朴素、准确、洗炼而生动,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在描写人物上,粗笔浓墨,色彩绚烂,醋畅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