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杨子荣借题发挥
腊月|杨子荣|夹皮沟
【腊月】
1. 简介
农历十二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在腊月期间的汉族民俗活动很多。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2.来历
农历十二月,也就是汉族民间俗称的“腊月”。那么,农历十二月为何又叫“腊月”呢?
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汉族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
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
3. 习俗
腊月市
一进腊月,市面骤现繁荣,这是一年内的特有市场,叫腊月市。先是卖咸肉(即腊肉)和粥果的,为“腊八”做准备,如核桃、枣、柿饼、栗子、乾菱角米等等,还有各色野味,大佛花等。过了初十,开始卖卫画门神、挂千、金银箔、烧纸、窗户眼、天地百分等等。二十日以后,以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草炒豆等物,是为“祭灶”准备的,二十五日以后,卖芝麻橘、松柏枝等物,为除夕之夜做准备,货物齐全,琳琅满目,价格也相对的涨高,京师谚语有“腊月水土贵三分”之说。
春联
在祭灶的这几天中,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写春联。文人墨客在街边巷口放一小台售卖春联,旧称桃符。一般都当场书写,以图润笔,春联的内容基本上是送旧迎新之意。
春联,一般都用红纸,唯有内廷及宗室王公府邸,照例使用白纸,再圈上红边蓝边。
门神
北京居民的大门口,除了门框上贴春联之外,还要在门扇上贴门神。门神有两位,一位白脸,一位黑脸,都是甲胄执戈,悬弓佩剑,威武非凡。有人说这两位是神荼和郁垒,有人说这是秦琼和尉迟敬德。其实谁也不是,只是“门神”罢了。
腊八粥
明代时,于“腊八”之前数日,就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早晨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等煮粥,叫“腊八粥”。粥熟后,供在先祖面前及门窗、圆树、井灶之上,然后全家皆食和馈送亲友。有地位的人家,熬粥用米是皇宫内赏赐的,因而这天也叫“王侯腊”。到清朝又有所发展,还要用百果雕刻出人物等等,以显其巧。到了晚清,更是花样繁多,除了熬粥更加精致以外,还用染了色的桃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白糖和红糖、葡萄干等把粥的外观恣意点缀,使其更加华丽。但是不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等,说是用了以后会伤口味。初七夜开始制作,天亮时粥就熟了,供先祖馈友不得过午。
后来的雍和宫熬粥很出名,因为它是用一个能容纳数石米罕见的大锅熬粥,并且皇室还特派大臣前往监制。
【杨子荣】
1. 介绍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县嵎岬河村人。
1945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参军只有一年多时间。从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侦察英雄”、“战斗模范”。1947年,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在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仅31岁。
2009年9月10日杨子荣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荣誉
被评为团战斗模范
1946年,杨子荣带领一班人追击李开江部,最后威逼400余名敌人放下武器,迫使匪首李开江、张德振投降,杨子荣因此被评为团战斗模范。
被誉为“特级侦察英雄”
1947年2月23日,在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杨子荣英勇牺牲,为表彰杨子荣的英雄事迹,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的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被评为“英雄模范人物”
2009年9月10日,杨子荣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3.杨子荣烈士陵园
杨子荣烈士陵园,是闻名中外的剿匪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安葬地。始建于1966年,位于海林镇东山上,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由纪念馆区、烈士墓区、游乐园区、植物园区四部分组成。
杨子荣烈士纪念馆建于1978年,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四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展馆外前后立有汉白玉和花岗岩烈士全身和半身雕像两尊。纪念馆内设有6个展厅,共展出杨子荣遗物及其他实物30余件,还有画像照片、油画和赠言130余幅,并设有当年威虎山地区剿匪地形地貌沙盘,智取“座山雕”模拟景观和声像教育设施等全面介绍了杨子荣的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
纪念馆的后山坡是烈士陵园,园中耸立着烈士纪念碑,碑高8.1米,象征着“八·一”建军节,纪念碑正面是书法家邹文秀书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后镌刻着杨子荣、马路天、高波及杨子荣战友的名字。碑后20米处是杨子荣烈士陵墓,墓前碑石用花岗岩凿制而成,高3.1米,象征着杨子荣烈士牺牲时31岁。杨子荣烈士陵园已成为游人必至之地,杨子荣烈士纪念馆也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夹皮沟】
夹皮沟位于海林林业局夹皮沟林场,行政区在黑龙江省海林市境内(属于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长白山脉张广岭东麓,威虎山西侧,南距海林镇40公里,有公路相通。
当年杨子荣同志化装进入匪穴即从此地开始,并取得消灭“座山雕”的胜利,从而成为革命遗址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就是夹皮沟,是我们摄影组走进林海雪原,寻访那一段剿匪岁月的第一站。这个普通的小山村,在小说和电影《林海雪原》问世后,尤其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唱响大江南北的时候,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大大提高了这个小山村的知名度。
在小说《林海雪原》中,夹皮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不仅仅是剿匪小分队发动群众的地方,是剿匪的最前沿,更是由此取进。
综合拓展
作者作品推荐——《林海雪原》
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这股匪徒是原国民党的败兵,流窜到解放军后方。小分队在向威虎山匪窠开进途中,白鸽救了一个被杀伤的女人,并跟踪敌人发现了神河庙老道士,实际上是威虎山匪帮的情报员。小分队设下埋伏,抓获了座山雕手下的情报副官一撮毛,缴获了敌匪的地下先遣军联络图。
经反复提审一撮毛和小炉匠,初步了解到威虎山座山雕匪帮的情况,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少剑波召集会议反复推敲了杨子荣的设想,迅速据此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杨子荣化装成已被消灭的另一伙土匪许大马棒的饲马副官胡彪,只身来到威虎山。在威虎山上,巧妙地应答了座山雕及手下“八大金刚”的多方盘问,并利用座山雕急于扩大实力、扩展地盘的心理,献上了缴获的敌匪地下先遣军联络图。初步得到了座山雕的信任,并被封为威虎山上的“老九”上校团副。
座山雕精心布置了一场“与来袭共军激战”的假战斗,暗中考察这个“老九”是真是假。杨子荣提着枪也冲了上去,很快他就发现这些人只大喊大叫,枪都打到天上去了。他知道座山雕是在考验他,于是大打出手,连着打死几个匪徒,座山雕一看打死了弟兄,便对杨子荣大喊:“老九,慢来!这是在演习。”消除了座山雕的疑心,并将计就计乘机送出了所摸索清的情报。
少剑波率小分队进驻与威虎山遥遥相望的夹皮沟,一边发动群众,组织生产自救,组建民兵队伍;一边抓紧滑雪练兵,积极备战。多年来饱受土匪侵害的百姓在小分队组织下,开动火车,用山内的木材换来了生活必需品,李勇奇等一批青年积极参加了民兵训练,拥军爱党、消灭土匪的热情空前高涨。
突然传来了出山的火车遭土匪袭击的消息,高波牺牲了,被押解的俘虏小炉匠栾平乘机逃脱,去向不明。少剑波心想,如果小炉匠逃回威虎山,敌人内部的杨子荣就危险。正在此时,经过多日奔波的“长腿”孙达得,送来了杨子荣传出的情报。少剑波当机立断,率小分队和民兵火速出兵。游击队员们滑着雪橇,箭一样穿行在白皑皑的雪原上。
年三十,威虎山要摆“百鸡宴”,让杨子荣担任值日官和“百鸡宴”的司宴官。白天杨子荣指派着全山的匪徒把威虎山前前后后,摆了六六三百六十根松明火把,说是“山光普照”,还把大厅里里外外安上了60盏猪油灯,说这正应座山雕的六十大寿。他还说服座山雕以大庆为名,要把今年的百鸡宴全摆在厅里,以便于小分队进来一网打尽。座山雕对他的这些安排大加赞赏。
天近黄昏,“百鸡宴”即将开始,从火车上乘机逃跑的小炉匠,逃回了威虎山。杨子荣震惊之余,决心随机应变,先发制人。于是,当着座山雕和“八大金刚”的面,杨子荣利用小炉匠不敢说出自己被俘经过的弱点,嘻笑怒骂,逼得小炉匠前言不搭后语,黔驴技穷。小炉匠气急败坏喊道:“你不是胡彪,你是共军”。杨子荣很想一枪打死他,与敌人同归于尽,那样他就前功尽弃了。他仍继续镇定自若地与小炉匠舌战,直追问得小炉匠破绽百出,引起了座山雕的怀疑,最终座山雕开枪处决了小炉匠。
杨子荣在“百鸡宴”上八面威风,巧施安排,匪徒们个个喝得烂醉如泥,东倒西歪。小分队及时赶到,杨子荣和战友们,一举全歼威虎山的这伙顽匪,战斗取得了全面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