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黄帝
黄帝陵|蚩尤|指南车
【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寝,是《史记》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个黄帝陵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号称“天下第一陵” ,又称“华夏第一陵” ,“中华第一陵”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
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 。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 ,保存着汉代至现代的各种文物。
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共8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3万余株 。位于轩辕庙内的“黄帝手植柏”,距今5000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
1961年3月4日,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1997年7月,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2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7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1月,陕西省全面启动“黄帝陵祭典活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2014年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蚩尤】
蚩尤,中国神话传说上古时代九黎族首领,骁勇善战,被奉为兵主战神。相传蚩尤,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铜头铁额,十指脚趾,个个本领非凡。约在5000多年以前,九黎部落与炎黄部落发生了涿鹿之战,蚩尤战死,其部众大多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华夏族。
上古时期,蚩尤带领九黎氏族部落在这中原一带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河南、山东、河北交界处地区被称为“九黎之都”。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现存有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车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桥山等遗址遗存。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以来的古籍对蚩尤传说的记录相当丰富,但常有矛盾之处。根据这些记录,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领袖。学者依照《逸周书》、《盐铁论》推测蚩尤属于太昊、少昊氏族集团。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个部落之意,一说七十二个),骁勇善战,势力强大。
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铜头铁额,八条胳膊,九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
【指南车】
1. 简介
指南车是古代一种指示方向的车辆,也作为帝王的仪仗车辆。指南车起源很 早,历代曾几度重制,但均未留下资料。直至宋代才有完整的资料。它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指南车的自动离合装置显示了古代机械技术的卓越成就。
但是,正如永动机不可能成功,机械式指南车也有它解不开的死穴。因为所有机械指南车,都是以两轮之间的“差动”来工作的,它希望两轮与地面作纯滚动,这是一种理想的数学模式,在实际中从来不曾有过。我们知道车轮尺寸会有制造误差,也会有磨损不均,还会有地面的坑坑洼洼。可以这么说,历史上大凡成功复制的机械式指南车,在短时期短距离以及路况相对平整的条件下,会有正确的指向能力。若将试验条件相对放宽,机械式指南车必定会与预期有较大的差异,被历史淘汰也是不可避免的。
2. 工作原理
车箱内部设置有一套可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机构。当车子行进中偏离正南方向,向东(左)转弯时,车辕前端向左移动,而后端向右(向西)移动,即将右侧传动齿轮放落,使车轮的转动能带动木人下方的大齿轮向右转动,恰好抵消车辆向左转弯的影响,使木人手臂仍指南方。当车子向西(右)转弯时,则左侧的传动齿轮放落,使大齿轮向左转动,以抵消车子右转的影响。而车子向正前方行进时,车轮与齿轮系是分离的,因此木人手臂所指的方向不受车轮转动的影响。如此,不管车子的运动方向是东西南北,或不断变化,车上木人的手臂总是指向南方,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
综合拓展
作品推荐——《黄帝时代》
本书是一部大型考古纪实报告,分为“黄帝时代”、“遥远的王国”、“崇山古堡”三部分,集中报道了我国史前文化的重大考古新收获。中国历史上披着神话外衣的黄帝、伏羲、大禹等是否确有其人?在考古学家们不断追踪下,束缚历史的绳索正在被解开,种种谜团通过本书的独特视角,也将一一得到解答。
本书内容翔实,真实可靠,是这一发现探索过程的全记录。本书及作者所著丛书《中原考古大发现》,一并由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制作成了大型电视纪录片,那些已经湮没地下文明遗产正在当今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