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

不教一日闲过/锲而不舍/顽石
【不教一日闲过】

  

        这是齐白石先生的名言,意思是每一天醒来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结束,都是“不教一日闲过”的胜利。抓住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八十五岁高龄的老画家齐白石,每天坚持作画,从不间断。
        有一天,风雨大作,他心情不好,没有作画,整日坐卧不安。
        第二天,雨后天晴,阳光灿烂。他一早起来,推开窗口,见到这样大好时光,情绪来了,早餐也不吃,拿出文房四宝,泼墨绘画起来。他一连画了四张条幅,直到午饭的时间到了,他还在埋头作画,不肯休息。
       待画完最后一张时,他在画上题词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不教一日闲过”,这话成了鼓舞多少人前进的座右铭。它说出了“业精于勤”的道理。一个八十五岁的老人,做到“不教一日闲过”,实为感人!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连85岁的老人都在抓住时间做有价值的事情,你呢,有没有像他一样让生命更有价值呢?
【锲而不舍】
释义: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例句: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无锲而不舍的精神。
出处:《荀子·劝学》
典故:
        战国末期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荀况在《劝学》中教育人们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停地雕刻,就连金属和石头那么硬的东西都可以镂穿。其中“镂刻”是一种精细的雕刻方式。
       在哲学思想方面,荀子认为自然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反对天命,不迷信鬼神,认为人定胜天;还主张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发挥人的才能,促使万物发展。在教育方面,他写过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劝学》,来阐明他的教育思想。《劝学》中记述了他在教育、学习方面的很多理论,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比如,他认为人接受教育,努力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在《劝学》中,荀子还用镂刻金石来说明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他写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后人就是根据这里锲而不舍的意思总结出了这句成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镂刻而不能坚持下去,就连朽木也不会被折断;但若坚持一直不停地镂刻,就是金属、石头也会被镂穿。学习知识是一个由少到多、日积月累的过程,高深渊博的学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人们学习时一定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顽石】
        顽石是女娲补天剩下的多余一块。说白了就是,补天时没用上,废弃了。丢弃在了大荒山无稽崖这个地方。
        神瑛侍者是一个天上的人物,下到人间就是贾宝玉。神瑛待者曾经以甘露灌溉了一株草,就是绛珠草。轮到神瑛侍者要去人间,绛珠草要还神瑛待者的恩情,就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故而绛珠草到了人间便成了林黛玉,她真的为贾宝玉哭了一辈子,直到死。
        由于顽石也想享受一下人间的滋味,所以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便携顽石下到人间,神瑛待者在凡间出世时(也就是贾宝玉),口中含了一块美玉,这就是这块补天的顽石。
        整个《红楼梦》,在曹雪芹的笔下,实际上是从顽石的口中叙述出来的。也就是顽石随着贾宝玉,所看到所听到的,便成了《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