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10课-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


后羿/嫦娥/昆仑山/中秋
【后羿】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

【嫦娥】亦作姮娥、恒娥。神话中后羿之妻。貌美如仙,住在月亮上的仙宫。
古诗: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下面我们来欣赏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首歌曲《嫦娥》:
嫦娥
演唱:李玉刚
脚下这轮圆圆的月啊
为了谁而圆
是谁为了与谁相见
啊 挂着不敢老却的容颜
心中这轮弯弯的月啊
为了谁而弯
谁揉碎了谁的思念
啊 抖落凡尘到人间
我是神话里的嫦娥
只能在梦里与你相见
你也许曾经把酒当歌
对着我天亮前说晚安
如今你放飞了嫦娥
飞到我身边为我做伴
载着炎黄子孙的情感
载着华夏儿女千年的祈愿
心中这轮弯弯的月啊
为了谁而弯
谁揉碎了谁的思念
啊 抖落凡尘到人间
我是神话里的嫦娥
只能在梦里与你相见
你也许曾经把酒当歌
对着我天亮前说晚安
我在传说中飞天
你把我的传说实现
桂花酒酿出你的甜
斟一杯暖为我驱寒
如今你放飞了嫦娥
飞到我身边为我做伴
载着炎黄子孙的情感
带着华夏儿女千年的祈愿
祈愿月圆人圆天地共团圆
【昆仑山】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昆仑山由于其高耸挺拔,成为古代中国和西部之间的天然屏障,被古代中国人认为是世界的边缘,加上昆仑山的终年积雪令中国古代以白色象征西方。昆仑山山口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仑山脉的必经之地,咽喉之所,是世界屋脊汽车探险线的必经之地,昆仑六月雪观光的重要景点。许多过往行人来到这里后,都要在此驻足观赏一番。1956年4月,陈毅副总理在前往西藏途中路过昆仑山时,激情满怀,诗兴大发,当即写了一首《昆仑山颂》。诗中写道:
峰外多峰峰不存, 岭外有岭岭难寻。
地大势高无险阻, 到处川原一线平。
目极雪线连天际, 望中牛马漫逡巡。
漠漠荒野人迹少, 间有水草便是客。
粒粒砂石是何物, 辨别留待勘探群。
我车日行三百里, 七天驰骋不曾停。
昆仑魄力何伟大, 不以丘壑博盛名。
驱遣江河东入海, 控制五岳断山横。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中秋】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谚语:
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
五月回港扒龙舟,六月割禾有钱收,七月烧纸盂兰节,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茂名)
冬唔饱,夏唔饱,八月十五食餐饱。(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节,教学的。(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到中秋,赛摸秋。(鄂西·土家)
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
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