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10课-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韩非名言佳句/张僧繇/矛/竽/盾
【韩非名言佳句】

远水不救近火。
人处疾则贵医。
不明察,不能烛私。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治民无常,唯法为冶。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

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张僧繇】梁武帝时期的著名画家,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以善画佛道著称,亦兼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等。他在江南的不少寺院中绘制了大量壁画,并曾奉命给当时各国诸王绘制肖像,能收到“对之如画”的效果。他的“画龙点睛”传说颇为脍炙人口。他从事绘画创作,构思敏捷,工作勤奋,数十年中,手不释笔。在技法上,能独辟蹊径,广收博取,曾将晋代女书法家卫铄《笔阵图》中的书法用笔方法融入绘画,使其更富于表现力。他的艺术手法简练,富于变化,创造了一种“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画法,与唐代的吴道子一同被后世推为疏体的代表,与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密体各擅千秋之誉。
古代著名画家:徐悲鸿擅长画马;齐白石擅长虾;黄胄擅长驴;李可染擅长牛;吴作人擅长熊猫;吴冠中擅长桥;张大千擅长虎;李苦禅擅长鹰;丁聪擅长讽刺漫画;郑板桥擅长竹。
【矛】兵器名,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是战争中常用兵器。长柄,有刃,用以刺敌。始于周代,或周代以前,来历亦甚悠久,惟当时战术未精,各种兵刃使用之法,亦极简单,非若后之武术,以繁取胜,以多矜奇也。矛的使用方法大多是用双手握柄,以直刺或戮为主的战斗使用方法。

成语示例: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

 


【竽】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竽斗、竽嘴木制,髹绛色漆。设二十二根管,系用直径约0.8厘米的竹管刮制而成,最长者78厘米、最短者14厘米。分前后两排插在竽斗上,每排十一根,用四至五道蔑箍加以固定。上端系一条绛色罗绮带为饰。前排一根长竽管上端插有一个角质的“塞”。此竽管及其相邻一根长竽管下端都有两个按音孔,靠近两管内侧的竽斗上有两圆孔。后排两根长管也同此情形。

【盾】一种手持的防护兵器。古代将士在作战时,通常左手持盾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刃矢石的杀伤,右手持刀或其他兵器击杀敌人,二者配合使用。古代的盾种类很多,形体各异。从形体上分有长方形、梯形、圆形、燕尾形,背后都装有握持的把手。按制作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铜牌、铁牌等。其中用木和革制作盾牌的历史最长,应用也最普遍。商周时期,盾多用于车战和步战,用木、革制做或者用藤条编制的盾是军队中的重要防卫武器。这时的盾,形状近似长方形,前面镶嵌青铜盾饰,有虎头、狮面等,个个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吓敌人,增强盾牌的防护效能。

欣赏歌曲《矛盾》:
作词:林利南
作曲:游鸿明
演唱:游鸿明

相爱让人跨过地球村
分手才问何必太残忍
感情的波纹
让人落魄失魂
当爱成往事
徒留梦醒时分
就这样吗
爱的他说的话多尴尬
字句都是伤疤
就这样吧
泪双挂如雨下满脸颊
也无意再挣扎
两个恋人之间的矛盾
撇开爱恨
每扇门后都有一盏灯
相爱让人跨过地球村
分手才问何必太残忍
感情的波纹
让人落魄失魂
当爱成往事
徒留梦醒时分
就这样吗
爱的他说的话多尴尬
字句都是伤疤
就这样吧
泪双挂如雨下满脸颊
也无意再挣扎
两个恋人之间的矛盾
撇开爱恨
每扇门后都有一盏灯
就这样吗
爱的他说的话多尴尬
字句都是伤疤
就这样吧
泪双挂如雨下满脸颊
也无意再挣扎
两个恋人之间的矛盾
撇开爱恨
每扇门后都有一盏灯
就这样吗
爱的他说的话多尴尬
字句都是伤疤
就这样吧
泪双挂如雨下满脸颊
也无意再挣扎
两个恋人之间的矛盾
撇开爱恨
每扇门后都有一盏灯
两个恋人之间的矛盾
不谈爱恨
每一扇门后都有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