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
他人评价——刘绍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数字诗
【他人评价——刘绍棠】
1.刘绍棠的好友、作家从维熙深情地说:“刘绍棠61岁去世,成为我们这代人心里难以弥补的伤痛。”从维熙认为:刘绍棠的一生与大运河密不可分,他从生活的最精微细腻之处入手开始他的文学创作。他以文学感悟生活,消化成自己的情感,把自己感受的情感传达给读者,这样的作家是不多的。刘绍棠与沈从文、孙犁一脉相承。
2.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段宝林是刘绍棠的北大同学,他对刘绍棠在晚会上能将三言二拍小说《乱点鸳鸯谱》倒背如流印象深刻,他指出:刘绍棠虽是天才,但他同时下过很大工夫。有人认为刘绍棠的作品“太土”,其实刘绍棠对外国文学是努力学习过的,他把肖洛霍夫作为自己的榜样。段宝林认为:刘绍棠的文笔在中国作家中少有,刘绍棠的乡土文学传统应该得到继承。
3.刘绍棠的妻子曾彩美评价刘绍棠时激动地说:“在我的心目中,刘绍棠是伟大的,超凡的。大运河的乡土乡亲养育了绍棠,绍棠没有忘本,用一生的心血创作了大运河乡土文学,奉献给大运河。他被称为大运河之子。他说过:‘如果我的名字与大运河相连,也就不虚此生。’”
4.钱钟书这样评论过刘绍棠作品:“阅读欣赏刘绍棠的小说,就好比坐在各种名贵佳肴样样俱全的盛大宴会的餐桌旁边,每样菜都吸引你吃,使你不知如何下筷才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释义]树:培植,培养。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使培育一个人才.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出 处]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故 事]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原 文]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其他八字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一所不欲,勿施于人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数字诗]《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作者: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其中著名的数字诗还有:
咏雪诗
(明)郑板桥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总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