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文拓展
(一)《忠言逆耳利于行》
(摘自网络)
最近我们学了古今贤文(真理篇),其中有一句话: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使我深有感触,它的意思是:药虽然是苦的,但如果你生了病,就必须得吃药,它能够让你恢复健康,对你有着巨大的作用,而朋友或家人的一句忠言,虽然这些话有些不中听,你听上去认为很没有面子,感到难堪,但这些忠告都是他们对你的真实评价,他们是真想让你改正缺点或不足之处的。
由此,我想说,如果有你的知心朋友或其他人指出了你的缺点或不足,对你讲了几句忠言时,你不能错误地理解它,错误地认为这不是真话,却是故意挖苦自己的气话,也更不能听过后,感觉很生气而对别人大吼大叫,这样既让别人对你绝望,对自己也没有半点好处,或明明知道了错误却不改正,这样只会一错再错下去。倘若你的缺点正是会影响你一生的缺点,那么你最终将会走向绝路,步入歧途……
说到这里,我联想到我们的生活实际。
人的一生总会生病,生病了就要吃药。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药都是苦的、十分难吃的,甚至还有的会让你感觉很恶心,于是只得捏着鼻子痛苦地吃了下去,过后几天,你会发现你的病情好转得很快,你的病情好转得如此之快,不就是药的功劳吗?你的大“功臣”不就是曾经让你皱紧眉头的药吗?假如你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而不吃药的话,你的病情就会恶化。是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呀!
在家里,我们也经常因为学习不认真之类的问题而被家长骂,例如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记得有一次,我匆匆写完作业,没有认真检查就把本子塞进了书包。结果,第二天,本子发下来时,我发现,我犯了一个计算算错的极为低级的错误,有一次,我妈妈检查我的作业时,意外发现了这个低级错误,于是非常生气,对我说:“你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么简单的计算都会错吗?你为什么每次做作业都如此粗心马虎?你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再和粗心的缺点纠缠不清了,否则你的成绩会下降,这会很危险的!”我一听她这么生气,心中非常委屈,我毕竟也不想这么做嘛!之后,我只好努力改正,最后,终于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作业的质量提高了很多。是的,忠言逆耳利于行呀!
没错,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希望在今后如果有人给你提出建议,要你弥补自己的不足,就请你不要听不进忠告,就努力改正吧!
(二)敢于尝试
(摘自网络)
人生之路遥远而迷茫,前方是未知的,只有不断地探索尝试,踏出第一步,我们才有成功的机会;只有勇于尝试,坚持不懈,才能有成功的一天。
莎翁曾说过:“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地尝试,往往能成功。”是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尝试,打破常规,才能使无可救药的事,起死回生。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改革弧光线的实验中,为了使实验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寻找一种能经住热度2000度燃烧1000小时一上的灯丝。爱迪生开始了艰苦的寻找过程。他先后做了1600种不同的实验,试用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后来他全力在碳化上下功夫,仅植物类的碳化试用就达到6000多种。他做了200多本笔记,达4万余业。先后经3年时间,直到1880年上半年研究制出较满意的灯丝为止。
许多人都想追求成功,虽然他们有能力成功,但是他们墨守陈规,不敢尝试,所以只能跟成功擦肩而过。契诃夫说:“路是人的脚步走成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多向没有人的地方走去。”
一个园艺师向一个日本企业家请教说:“社长先生,您的事业如日中天,而我就像一只蚂蚁,在地里爬来爬去的,一点出息也没有,什么时候我才能赚大钱,能够成功?”企业家对他说:“这样吧,我看你很精通园艺方面的事情,我工厂旁边有2万平方米空地,我们就种树苗吧!一棵树苗值多少钱?”“40元。”企业家又说:“那么一平方米地可以种两棵扣除道路,2万平方米地大约可以种2.5万棵,树苗成本刚好100万元。你算算,3年后一棵树苗可以卖多少钱?”“大约3000元。”“这样,100万元的树苗成本和化肥费都由我来支付。你就负责浇水和施肥工作。3年后,我们就有600万元的利润,那时我们一人一半。”企业家认真地说。不料园艺师却拒绝说:“哇!我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我看还是算了吧.”
一句“算了吧”就把到手的成功机会拒之门外了,我们每天都梦想成功,可是当机遇到来时,却不敢去尝试。只有对失败的顾虑,以至失去成功的机会。一句话,成功是需要胆识的,要敢于尝试!
(三)诸葛亮“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曹操大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三日之内如何能造出十万支箭?还望子敬(鲁肃的字)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船配置三十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十万支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未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二十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六千多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一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些时间,诸葛亮又命令船队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并嘱加劲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船上草把排满密密麻麻的箭。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返回。还命令士卒齐声大喊:“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时,诸葛亮取箭船队因顺风顺水,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十几万支,为时不过三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自叹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