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拓知识
度-度量衡|《吕氏春秋》| 履
【度-度量衡】
度量衡
度——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为度。
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度量衡,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发展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则表明当时已经以名人为标准进行单位的统一,出现了最早的法定单位。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十二纪、八览、六论。“纪”按春夏秋冬十二个月分为十二纪,如春分三纪,孟春、仲春、季春。每纪包括五篇文章,总共60篇。“览”按照内容分为八览,每览八篇,八八六十四篇(第一览有始览缺一篇,现有63篇)。“论”也是按内容分为六论,每论六篇,六六三十六篇。还有一篇序意,即全书的序言(今本已残缺),放在十二纪后边。总括起来《吕氏春秋》全书共160篇,二十余万字,结构完整,自成体系。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书中还提出了“法天地”“传言必察”等思想,和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之道,有着唯物主义因素。同时,书中还保存了很多的旧说传闻,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另外,书中也有一些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应该加以分辨。司马迁在《史记》里将《吕览》与《周易》《春秋》《离骚》等并列,表示了他对《吕氏春秋》的重视。东汉的高诱还为其作注注释,认为此书“大出诸子之右”,即超过了诸子的成就。《汉书。艺文志》则将该书列入杂家,所以以儒家学者不再重视。
《吕氏春秋》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因而保存了各家的思想资料,成为先秦思想的资料汇编,许多古代的遗文佚事也靠它得以保存。春秋战国诸子如杨朱、宋钘、尹文、惠施、公孙龙等人的著作早已失传,但在《吕氏春秋》中却能找到有关他们的资料,而且因为它成书在战国末期,和这些思想家相隔的时间较近,所以史料价值较高。尤其珍贵的是《上农》《任地》《辨士》等篇,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吕氏春秋》一书在编书的方法和体例方面,比以前有所创新,对于后世《太平御览》等类书的出现有很大的影响。
【履】
鞋:1鞋。 2踩。 3脚步。 4履行。
关于“履”字还有个民间传说的典故:张良曾经闲暇时候在下邳县桥上散步游玩,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很惊愕,想打他。看他年老,强行忍住了,下去取回了鞋子。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也就跪下给他穿上。老翁伸着脚让张良给他穿上以后,大笑着走了。张良非常惊奇,目送老翁很远。老翁走了大约一里路,又回来,说:“小子可以教诲。五天后黎明,与我在此相会。”张良更加奇怪,跪在地上说:“好。”五天后黎明,张良就来了。老翁已经先到了,大怒说:“和老人约定会面,却比我后到,为什么呢?”又走了,并说:“五天后早来。”五天后鸡刚一啼鸣,张良又来了。老翁又先到了,又大怒说:“又晚来,为什么?”又走了,说:“五天后要早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来了。过了一会,老翁也到了,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拿出一本书,说:“读这本书就能做皇帝的老师。十年后你将会发达。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然后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后来辅助刘邦成就汉世百年基业。
这遗桥拾履的故事就流传成了佳话。
1里=15引;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厘=10毫;1毫=10丝;1丝=10忽;1忽=10微;1微=10纤
1平方里=225平方引;1平方引=100平方丈;1平方丈=100平方尺
1平方尺=100平方寸=平方米;1平方寸=100平方分;1平方分=100平方厘
1平方厘=100平方毫;1平方毫=100平方丝
(关内及东北制)
1顷=100亩;1亩=10分;1分=10厘;1厘=10毫;1毫=10丝
关内1亩=60平方丈=6公亩
东北1亩=90平方丈=10公亩=关内1.5亩
1立方尺=1000立方寸=立方米;1立方寸=1000立方分
1立方分=1000立方厘;1立方厘=1000立方毫
1勺=10撮
1担=100斤;1斤=10两(旧制16两,1两=0.0625斤)=0.5公斤
1两=10钱;1钱=10分;1分=10厘;1厘=10毫;1毫=10丝;1丝=10忽
1忽=10微
好书推荐
《东周列国志故事》
作品梗概:本书是“林汉达通俗历史经典”之一,从周平王迁都洛邑写起,到秦始皇统一中原为止,以《左传》《史记》等正史所载为基础,一百八十个故事按时间顺序编排,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属,清晰地勾勒了春秋战国前后五百多年的历史概貌:取材准确,裁剪精当,是一册理想的先秦历史入门读物。作者又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文章大家,他的文字通俗晓畅,表现力极强。阅读本书,也是学习语言表现能力,欣赏第一流白话语文的极好机会。
推荐理由:这是一套难得的历史知识启蒙读物。从先秦到三国归晋,中国历史上芜杂纷乱又极有特色的几段历史,林汉达一路讲来,清晰明了,津津有味。对还没有熟练掌握文言文阅读,又特别希望了解中国历史的青少年读者,以及很多想给孩子讲讲有趣的历史故事的年轻家长们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