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唱脸谱
唱脸谱
扫码拓知识
京戏|歌剧|脸谱
【京戏】
京戏又叫京剧,曾称
平剧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
西皮
、
二黄
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
国粹
。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
戏曲剧种
之最,至今已有200
多
年的历史。它是在
徽戏
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
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
,
京剧为
三鼎
甲“榜首”。
中国戏曲
徽剧
是京剧的前身。清代
乾隆
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
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
昆曲
、
秦腔
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
民国
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
近代中国
汉族戏曲
的代表。
京剧
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
生
”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
老生
(须生)、
小生
、
武生
、
娃娃生
。
“
旦
”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
正旦
、
花旦
、
闺门旦
、
武旦
、
老旦
、
彩旦
(揺旦)、
刀马旦
。
“
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
大花脸
,如包拯;以做功为主的
二花脸
,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
小花脸
。
京剧经典
1、
霸王别姬(
折子戏
);2、
白蛇传
;3、
定军山
;4、
贵妃醉酒
(旦角折子戏);5、
群借华
;6、
金玉奴
;7、
失空斩
;8、
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全剧);9、
玉堂春
;10、
让徐州
;11、
乾坤福寿镜
(
尚派
);12、
搜孤救孤
;13、
文昭关
;14、西施(全剧 选场 01-02);15、
望江亭
、
1
6
、
借东风
17
、
花田错
18
、
智取威虎山
19
、
沙家浜
20、
穆桂英挂帅
21
、贵妃醉酒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
物质
文化遗产
代表作
名录
”。
【歌剧】
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
表演艺术
,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 歌剧在
17世纪
,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
古希腊戏剧
的剧场音乐。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戏剧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团常有一队乐器手负责伴奏,有的歌剧只需一队小乐队,有的则需要一个完整的管弦乐团。有些歌剧中都会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语歌剧都有一场芭蕾舞表演。歌剧被视为西方古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
歌剧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意大利,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而德国的
海因里希·许茨
、法国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兰的亨利·珀赛尔分别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开创了17世纪歌剧的先河。一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的主流,纵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国作曲家到法国谋生,但亨德尔最终落脚英伦。
【脸谱】
脸谱,是汉族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
花脸
"。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中国戏曲
理论家
翁偶虹
曾撰文说:“
中国戏曲脸谱
,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在戏曲形成之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最明显的贵州的‘
地戏
’,江西、安徽的‘
傩戏
’,西藏的‘
藏戏
’,无论
生旦净丑
,都戴面具,每剧多至百余,少者亦须数十。‘南昆’里的
神仙鬼怪
,一般均戴面具,并不
勾画脸谱
。京剧是具有全国性的大剧种,大量发展脸谱,可是加官、财神、
魁星
、土地、雷公,仍戴面具。从脸谱、面具的混合使用与脸谱谱式的由简至繁,可以看出中国戏曲累递发展的轨迹。”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常以蝙蝠、
蝶翅
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的表情。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
舒眉展眼
,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勾画时以“
鱼尾纹
”的高低曲直来反映年龄,用“
法令纹
”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
印堂
纹”的不同图案象征人物性格。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
是
京剧
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
红色脸
,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
三国戏
”里的
关羽
、
《斩经堂》
里的
吴汉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关羽(红整脸
)
。
黑色脸
,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
包拯
;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
张飞
,“水浒戏”里的
李逵
,“
杨排风
”中的
焦赞
。
白色脸
,
表现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如:“三国戏”里的曹操、
《打严嵩》
中的严嵩。
曹操
(白净脸)
。
黄色脸
,
勇猛、暴躁。如
典韦
。蓝色脸
,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
《连环套》
里的
窦尔墩
。
窦尔墩
(
蓝花
三块瓦脸
)
。
紫色脸
,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
《二进宫》
中的徐延昭。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张郃
(紫三块瓦脸)
。
金色脸
,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
《闹天宫》
里的
如来佛
、
二郎神
。
大鹏
(金色
象形脸
)
。
银色脸
,
表现奸诈多疑或威武庄严,表现鬼怪或神仙一类角色如:《攻潼关》中的
木咤
。
绿色脸
,
勇猛,莽撞,冲动。 如:
《白水滩》
里的
徐世英
。
黄色
:
一般表现性格猛烈。如《南阳天》中的
廉颇
。 褐色和粉红色:表现比较正直的老人。
金色:
用于佛祖和神仙一类人物,如
如来佛
、
二郎神
。 银色
:用于一些比较有法力的精怪。
净角
紫色脸
:紫色介于黑红两色之间,刚正威严的人物和忠义厚道的人物常用紫色脸
……
综合拓展
越剧
越剧——
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依次为
京剧
、越剧、
黄梅戏
、
评剧
、
豫剧
)之一。发源于浙江
嵊州
,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
昆曲
、话剧、
绍剧
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
才子佳人
”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好书推荐】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
作者
:(英)
威廉·莎士比亚
1、
作品梗概:
这本小册子收编了四个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两个喜剧,两个悲剧。
《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梦》
《哈姆雷特》
《尤利乌斯·恺撒》
。
剧中发生的事情倒不一定都是逗人乐的,角色,即人物,有可能一点也不滑稽。
美好的
结局是为我们可能喜欢的
人物设计
的。
2、
推荐理由:
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 ——
许国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