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高中的生活真的好累,被繁重的课业禁锢了翅膀,忘记了飞翔,从此失去了自由,真的好累,无形的压力让我透不过气,我想过放弃,却找不到任何理由,跟着直觉一直这么走下去。
我知道,身后有好多人为我打气,就算有太多的不愿意都得走下去.这是他们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天空下起雨了,那是我在哭泣,这条路很难,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就算跪着也要走完,即使我一无所有,至少我还有这么一伙人,他们正盼着那么一天,所以我得咬着牙走下去。
现在的学习真的越来越苦,虽然平时我很少学习,可是我最近两天,我认真的学习了,才发真的是很苦,真想好好的放松一下,可是我又想了:我有什么资本去放松呢?我本就是一个学生,有放松的理由吗?身后的好多人都在看着我,我可以放松吗?答案就是我不可以,我只有坚持我的诺言,坚守我的路,何况这条路是我选择的路,也事物唯一的路,我就要对自己说:“自己选择的路就是跪着也要走下去,走完所有的路程。
不知道为什么,理科总是不好,上课又听不进去,越这样成绩越差,我在努力的学啊,可是还是学不好,还好文科好一点,我不知道能考上大学,但我知道一定要努力,不努力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高中的生活没有了往常的嘻嘻哈哈,身边的朋友变的陌生了,可是我每天都笑,或许是种掩饰吧!掩饰心中的空虚,老师也变的异常的严肃,生活变成了黑白的,失去了原有的色彩,枯燥无味,但没有多久了,咬咬牙就过去了,那时是隐藏在泪水深处的,也许是开心,也许是流泪,不管怎么,只要经历了就很满足。
穿的是鞋,走的是路.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问题: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因为图形B是唯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不过,也许有人会选择图形C。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确实如此,这也是正确答案。答A也是可以的。因为A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所以A也是正确答案。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因此D也是正确答案。换句话说,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克尔。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坚信自己的选择
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聊天,说起了个人对幸福的见解,他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叫《象和骑象的人》,是美国作家海特的作品,说这本书是他认为最能完美的诠释幸福,那里有他看过的最好的幸福定义,
我让他给我说说书里是如何诠释幸福的,又是如何给幸福定义的,他说很难用一言两语而说的明白的,看来我得自己去好好读这本书了。因此,我就问他,他对幸福的看法和认识,他说他的看法是:
“世界上没有单独存在的幸福快乐,人生的真谛是烦恼痛苦,没有烦恼痛苦,就没有幸福快乐,而且幸福快乐是短暂的,而烦恼和痛苦是永恒的,当你爱上了烦恼痛苦,幸福快乐就来了。”
想想觉得他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本来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好事和坏事之分,好或坏只是我们自己赋予给这个事件的,所以烦恼和痛苦也是,并不一定不好,而在于你怎么看,因为烦恼和痛苦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契机。
比如,好事或坏事,是比较于好事而给出的,相对于好事来说,才会有坏事之说,幸福和痛苦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痛苦来比较,也就没有幸福之说了。因此,痛苦的经验是帮助我们体验幸福的美好感觉。
就像我的朋友说的那样,如果你爱上了烦恼和痛苦的感觉,自然也就体会到了幸福。因为这也是一种选择,只要你坚信自己的选择,也就说明你接纳了这种选择,接纳了自己的现状,幸福感自然也就来临了。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
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丽的花,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于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捧着一朵比较美丽的花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美丽的花了?”
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朵美丽的花,我就摘下了它,并认定了它是最美丽的,而且,当我后来又看见很多很美丽的花的时候,我依然坚持着这朵最美的信念而不再动摇,所以我把最美丽的花摘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幸福。“
这里告诉我们幸福是需要有坚持、珍惜的能力,也就是说幸福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幸福就是要坚信自己拥有的是最好的,珍惜自己拥有的,只要有了这种信念,幸福自然也就展现在你的眼前了。
什么是幸福?我们是很难用一句具体的话去定义的,也很难用几个词语或者几个短句去诠释的清楚的,而是要用我们的心去细细感受的,如果我们具备一颗接纳一切的心,那么离幸福就不远了。
因为幸福不是一件具体的物件,而是一种感觉,也是人们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而能力的强与弱,就要看个人的悟性和理解了。也就是说要看一个人的接纳能力,看他是否能完全接纳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一个人之所以无法体验到幸福,不是他的现状有问题,而是他不能接纳自己的现状而产生的抗拒感,让他远离幸福。既然我们知道了幸福也是一种能力,那么我们也就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了。
我们要学习的是活在当下,接纳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坚信自己所拥有的,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是有它们存在的意义,而这些意义是靠你自己赋予给它们的,而你如何赋予,决定了你是否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