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虎”不能马虎
王慧敏
吉斯·佩里先生是小浪底建管局聘请的加拿大专家,1997年小浪底截流时,我采访过他。
我问:"你对中国工人怎么评价?"
他沉吟半响,操着生硬的汉语说:"马马虎虎。"
我惊问其详,他给我讲了这样两个故事:一次,他到工地巡视,见几名中国工人拧螺钉时不认真,便提出劝告。可这些工人呢,仍是噌噌几下就完事。无奈,年逾六旬的他,自己上街买了一套工具,爬上30多米高的脚手架,把数百个螺钉重新紧了一遍。另一次,中国某施工队清理施工现场时,水洼里散落的几块石头无人拾,他告诉队长:这会影响车辆通行。可队长不以为然。没办法,又是他自己跳进水洼,把石头一块块捡了出来……
吉斯·佩里先生给我们这样的忠告:单个工程或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马马虎虎成为一种习惯。你们要参与世界竞争,首先必须治愈"马虎病"。
吉斯·佩里先生的话,可谓苦口良药。稍一留心会发现,"马虎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在小浪底,许多外商学到的第一句中国话就是"马马虎虎"。
----一名中国工人在施工中掉了4颗钉子,不久,中方收到了这样一封信函:浪费材料,索赔28万元。某施工现场有积水和淤泥,外商索赔200万元。
……
在小浪底,我曾参观过中外施工人员的居住区,同样是临时营地,老外的,从绿篱、草坪到小径、垃圾桶,一个个整齐划一。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每个卫生间地面的瓷砖,什么地方用直角,什么地方用圆角,几乎是从一个模子出来的,而中方的呢,院子里,建筑材料、垃圾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屋里的景况就更别提了……
一个产品也好,一支队伍也罢,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靠什么?靠的就是质量!而质量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一个螺丝、一个焊点这样的细枝末节中。不论你有多高的技能,不论你的产品有多高的科技含量,如果不是一丝不苟去做,不是一点一滴去努力,干什么都会走样。
那么,如何治愈"马虎病"呢?前些时,到湖南五凌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访,该公司开出了这样一张妙方:
欲治愈"马虎病",首先,处理马虎事件时,来不得丝毫马虎。为方便职工,公司食堂备有餐巾纸。可不少职工揩完嘴后,老是将纸巾扔得满地都是。为此,公司做出决定:谁再随手乱扔纸巾,罚谁清扫一个星期食堂。一位新参加工作的女大学生,被逮个正着。有人前来说情:"女孩子家嘛,就算了。"总经理李瑞师不为所动。嗨,这一招,还真灵!自此,随地丢纸现象绝迹。
作为领导,你想治愈单位的“马虎病”吗?那就试一试五凌公司的方子吧。
小猫钓鱼
李小庆
在树林旁边,有一条小河,河里有许多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一天早上,猫妈妈带着小猫到小河边去钓鱼。他们刚刚坐下,一只蜻蜓飞来了,蜻蜓真好玩,飞来飞去像架小飞机。小猫看了真喜欢,放下鱼竿,就去捉蜻蜓。蜻蜓飞走了,小猫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一看,猫妈妈钓了一条大鱼。
小猫又坐到河边钓鱼,一只蝴蝶飞来了,蝴蝶真美丽,小猫看了真喜欢,放下鱼竿,又去捉蝴蝶。蝴蝶飞走了,小猫又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一看,猫妈妈又钓了一条大鱼。
小猫说:“真气人,我怎么一条鱼也钓不着?”
猫妈妈看了看小猫,说:“钓鱼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你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到鱼呢?”
小猫听了猫妈妈的话很难为情,从此就一心一意地钓鱼了。
蜻蜓又飞来了,蝴蝶也飞来了,小猫就像没看见一样,一步也没走开。不一会儿,嗨!钓竿上的线往下沉,钓竿也动起来了啦,小猫使劲把钓竿往上甩,“哎哟!”一条大鱼钓上来啦。鱼摔在地上,噼噼啪啪地乱蹦,小猫赶紧捉住大鱼,高兴地喊了起来:“我钓到大鱼啦,我钓到大鱼啦!”后来,猫妈妈和小猫一起拎着钓到的鱼,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专注,认真是最美
邱敏敏
你看,学生那专注的眼神,认真的态度,坚定的执笔。他们现在是在上英语课,他们每一个学生都拿出了练习本和笔,认真专注的完成支教老师布置的练习。学生们都安安静静的写练习,偶尔有些学生有疑问提出来,支教老师很耐心、认真、负责地进行讲解,直到学生明白是怎么回事。
也许学生们现在还不太懂,梦想是什么,但是形成梦想的过程就是自己逐渐向所向往的追求。现在的他们,不是用马马虎虎的态度来应付学习,而是用认真和专注来完成自己的练习与作业。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事情。谁能说认真、专注不是最美?那些学生们的专注与认真深深的感染着我们,他们虽然小,但是却不是马马虎虎去做事情;他们虽然小,但是懂得用专注与认真脚踏实地的完成每一件事情。
专注、认真是最美!最美的学生们,无意间透漏出来的认真与专注,是最值得赞扬的,你们在传递正能力,感染我们这个队伍,我们也会用更专注与认真的姿态来完成每一件事情。我们并不完美,所以我们都在互相学习,我们还会继续挖掘学生们的美,让他们的美,继续感染我们,传递正能量!
认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节选)
1944年冬,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铁壁合围,法西斯第三帝国覆亡在即。整个德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经济崩溃、物资奇缺,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严重困境。
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就已经是人命关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的话,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许让老百姓上山砍树。
你能想像帝国崩溃前夕的德国人是如何砍树的吗?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非但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如果砍伐没有做记号的树,将要受到处罚。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规定简直就是个笑话:国家都快要灭亡了,谁来执行处罚?
当时的德国,由于希特勒作垂死挣扎,几乎将所有的政府公务人员都抽调到前线去了,看不到警察,更见不到法官,整个国家简直就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
这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回忆录《留德十年》里讲的一个故事。当时他在德国留学,目睹了这一幕,所以事隔50多年,他仍对此事感叹不已,说,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极端糟糕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自律?答案只有两个字:认真。因为认真是一种习惯,它深入到一个人的骨髓中,融化到一个人的血液里。因了这两个字,德意志民族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初中叶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之后,又奇迹般地迅速崛起。
如果说强大的德意志是一个可怕的民族,那么,认真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大能使一个国家强盛,小能使一个人无往而不胜。我们实在该好好学习德国人认真得近乎刻板的精神,将认真贯彻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行为中。一旦“认真”二字也深入到自己的骨髓,融化进自己的血液,你也会焕发出一种令所有的人.包括自己都感到害怕的力量。
摘自《杂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