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5课-《倍速学习法》-万向思维

 

  画轴|斗牛图

【画轴】

装裱材料。亦称轴头。中国画装裱坠底装饰之用。古代画轴常用檀香木,檀香能辟湿气,且开闸有香气,又能辟蠹。有用玉作轴头的,以古檀为轴身,因植身重,可取两片刳中空,再合柄为轴,这样轻不损画。到此为玉轴多用于手卷。亦有用桐、杉作画轴的,亦有用苏木为轴,以石灰汤转色,岁久愈佳,且性轻。牛角为轴易引虫,且开卷多有湿气。更不宜用金作轴头,既俗气且易招盗。亦有以水晶作轴头的,总之,画轴宜轻,轴重损画。

【斗牛图】

    《斗牛图》是一幅绢本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米,被后人收录在《墨林拔萃册》中。如今,这幅画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斗牛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穷追不舍,低头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后腿。双牛用水墨绘出,以浓墨绘蹄、角,点眼目、棕毛,传神生动地绘出斗牛的肌肉张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态、击者蛮不可挡的气势。牛之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可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作品不拘长规、生意昂然,不愧为传世画牛佳作。

戴嵩与斗牛图

    要说戴嵩画牛,那可是大名鼎鼎,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他画《斗牛图》的故事。相传有一天,戴嵩像往常一样沿着田边小路散步,不远处,牛群正在悠闲自得地吃着青草,不知为什么,两头大公牛突然发起怒来,眼睛瞪得溜圆,弯腰弓背,打斗起来,牛角碰撞发出铮铮的响声。戴嵩被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吸引住了,他停下脚步,全神贯注地看着。打着打着,一头牛体力不支,气喘吁吁地败下阵来,另一头牛还是不依不饶,在后面穷追不舍,直到失败的一方落荒而逃,战斗才停止下来。

    望着平静下来的公牛,戴嵩心里产生了一股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他大步流星跑回家,拿起画笔,胸有成竹地画起来,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两牛相斗的场面跃然纸上。就见画面上,一头牛在前面逃,一头牛在后面紧追不舍,低头用角猛抵前牛的后腿。戴嵩用浓墨重笔刻画牛蹄、犄角和眼睛,又以浓淡适宜的笔墨描绘牛的骨骼肌肉和皮毛,再现了失败者喘息逃避的憨态、攻击者蛮不可挡的气势,牛的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这就是唐代大画家戴嵩的传世名作《斗牛图》。

    《斗牛图》问世后,就成为历代收藏家争相珍藏的对象。到了清朝,《斗牛图》被送入皇宫,成为乾隆皇帝的收藏品。乾隆皇帝把画珍藏在身边,时常拿出来欣赏,还在上面赋诗一首: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乾隆皇帝题诗的前两句把两牛相斗的场面描绘得活灵活现,那么后两句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里面还隐含着一个画家与牧童的有趣故事。

    相传宋朝的时候,四川有一个叫杜处士的人,非常喜爱收藏书画,他珍藏的名贵书画有好几百幅,其中一幅就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非常喜爱《斗牛图》,用上好玉石制作了画轴,还用锦缎缝制了画袋,外出时也不忘带在身边,闲暇时就拿出来欣赏。有一天,雨过天晴,阳光明媚,杜处士就把《斗牛图》挂出来,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看画的人无不称赞画画得好,有的人还想出高价购买。就在这时候,来了一个小牧童,他看到画,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人们都莫名其妙,问他笑什么,牧童指着画说:这画的是斗牛吗?两牛相斗的时候,力气用在牛角上,尾巴应该紧紧夹在两条后腿之间,可这上面画的牛却在摇尾巴,画错了!画错了!在场的人都认为牧童的话有道理。牧童整天和牛打交道,知道牛的脾气和禀性,熟悉斗牛时的情景,应该不会错。难道是画家戴嵩一时疏忽,或者是对斗牛缺乏细致的观察出现了笔误?要揭晓这个谜底其实不算难,我们去看看斗牛比赛就知道了。

    斗牛是中国民间一项传统竞赛项目,从三国时期起就流行于江浙、云贵、中原等地区,直到今天这些地区每年还要举行隆重的斗牛比赛。

    在斗牛场上,人们发现两牛相斗时尾巴大多时间并没有紧紧夹在两腿之间,而是垂在腿后,尾梢向上翅,或者尾巴左右摆动,像在扑打蚊子。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斗牛时牛尾巴是还是与牛怯阵不怯阵有关。牛怯阵,尾巴就会夹在两腿之间;牛不怯阵,尾巴就垂在腿后或左右摆动。不胆怯的牛,敢于攻击,更容易取胜。由此可见,牧童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可是戴嵩也没有画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戴嵩对斗牛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入微!

    戴嵩画牛为什么画得那么好呢?这还要从他的老师韩蟥说起。韩噴是唐代著名画家,《唐朝名画录》中记载:韩蟥,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他画的《五牛图》,五头牛各具不同姿态,或吃草、或翘首、或回眸、或缓行,笔法精妙,线条流畅,设色淡雅,形神俱佳,为后人画牛提供了范本。韩蟥的《五牛图》如今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戴嵩自幼聪慧,又得到名师韩蟥的指导,绘画技术日臻完善,画牛的成就超过了他的老师韩蟥,《三牛图》、《乳牛图》等都是戴嵩的佳作。戴嵩最擅长的还是描绘牛的动态,后人赞誉他笔下的牛是穷其野性筋骨之妙,《斗牛图》就最完美地表现了牛发脾气时的野性和憨态,难怪人们把他画的牛与唐朝大画家韩干画的马,并称为韩马戴牛呢!

    戴嵩画牛画得那么传神,除了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外,对事物细致人微的观察也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他画的牛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每一头牛都充满了灵气,仿佛是生活中最生动瞬间的再现,具有非常感人的艺术效果,被后人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