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长大了
高跟鞋
高跟鞋是指鞋跟高于普通鞋的一种鞋,使穿此鞋人的脚跟明显比脚趾高。高跟鞋有许多种不同款式,尤其是在鞋跟的变化上更是非常多,如细跟、粗跟、楔型跟、钉型跟、槌型跟、刀型跟等。高跟鞋除了增加高度,更重要的因素是可以增进诱惑力。高跟鞋使女人步幅减小,因为重心后移,腿部就相应挺直,并造成臀部收缩、胸部前挺,使女人的站姿、走姿都富有风韵,袅娜与韵致应运而生。
文化思潮
追求美是人类的本能,而追求时髦及效仿自己所嫉羡者也是很多人的天性。自古以来便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之说。当本属于贵族的高跟鞋展现在公众面前让人为其美感和魅力震撼之时,迎合妇女解放的思潮,一些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女性便也开始购来高跟鞋穿。缺乏贵族物质基础的女性在穿着高跟鞋的时候无疑会根据各人生活环境的不同有不同程度的痛苦,但是为了美付出一点代价是值得的,为了可以轻松征服男人是值得,这便是选择穿着高跟鞋的非贵族女性的理念。
在此理念的鼓舞下便有越来越多的女性穿着高跟鞋从而成为了一时的时尚。
高跟鞋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服饰选择而已,高跟鞋有着它自己的语言,高跟鞋本身是一种文化。高跟鞋作为一女人的外在穿着的选择体现着她的内涵,她的品位,她的追求,她对生活的理解。[3]
相关故事
15世纪的一个威尼斯商人娶了一位美丽迷人的女子为妻,商人经常要出门做生意,又担心妻子会外出风流,十分苦恼。一个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许多泥,因而步履艰难。商人由此受到启发,立刻请人制做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子。因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认为妻子穿上高跟鞋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岂料,他的妻子穿上这双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佣人陪伴,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路见之人都觉得穿上高跟鞋走路姿态太美了,讲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盛行起来了。[4]
另一说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特制了高跟鞋,以抬高王者的高度。按时下的说法,他身材矮小,属于“三等残疾”。
(关于高跟鞋是路易十四发明的传说,应该是不靠谱的,路易十四生于1638年,而在凡·代克1635年完成的布上油画《查理一世行猎图》中,查理一世的脚上已经穿着高跟鞋了。)
前一说是美丽的不经意流露;后者虚荣的成分太浓,杂以政治因素,只能损伤眼球。
中国的高跟鞋可以溯源于明朝,定陵中出土的高跟鞋基本上已经有了现代的形状。而清代满族旗人所穿花盆底,高出的是中间鞋底,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高跟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