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
家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其他两部为《春》、《秋》,《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1]
作品鉴赏
巴金是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正像他自己后来所回忆的那样,当时“我如饥似渴地抢购各种新文化运动的刊物,一句一行地吞下去,到处写信要求人给我指一条明确的出路,只要能推翻旧的,建设新的,就是赴汤蹈火,我也甘愿……我们是五四运动的产儿,是被五四运动的年轻英雄们所唤醒、所教育的一代人。”可以说,是“五四”给了他一双看世界的眼睛。而他自己的家族故事则为他提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背景和一个丰实的材料库。正是通过讲述这样一个“小社会”在1919—1924年间的故事,巴金表达了他作为一个“五四运动的产儿”的不无矛盾的社会观和文化观。
作品影响
编辑
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起着巨大的作用。
根据该作品改编越剧曾于2003年首演,由越剧名家赵志刚、单仰萍、孙智君等担纲主演。[7]
四川交响乐团根据《家》改编的歌剧《鸣凤》于2013年11月25首次与观众见面。《鸣凤》由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李元华、高育发分别担纲导演及艺术总监。[8]
作者简介
编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人士。1999年6月9日,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以8315号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
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最高成就。30年代,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集有《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沉默》、《神·鬼·人》、《沉落》、《发的故事》等。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宽。它们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倾诉了民众的呼声。
爱
爱,是指人类主动给予的或自觉期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指人主动或自觉地以自己或某种方式,珍重、呵护或满足他人无法独立实现的某种人性需求。包括思想意识、精神体验、行为状态、物质需求等。爱的基础是尊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地给予,而非索取和得到。
所以,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是人对人或人对某个事物的深挚感情。这种感情所持续的过程也就是爱的过程。通常多见于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
爱是认同、喜欢的高度升华,不同层次的爱对应着不同层次的感受或结果。“爱”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的字。它包含了爱情、母爱、父爱、友情、亲情、博爱以及人对所有事物的根本情感。爱在艺术、哲学、美学等科学文化领域,是一个普遍的主题,也是一个永久的主题。
基本解释
古往今来,许多文化学者、科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及社会学家们,都想说清楚“爱”。都想给爱以恰当的或准确的解释和定义。
一般认为:爱,即人类主动给予的幸福感,是指一个人主动地以自己所能,无条件尊重、支持、保护和满足他人无法独立实现的人性需求,包括思想意识、精神体验、行为状态、物质需求等。爱的基础是尊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地给予,而非索取和得到。
所以,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指的就是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有纯洁而深挚的感情。这种感情所持续的过程也就是爱的过程。通常多见于人与人或人与物。
海洋文化学者李二和先生则将对爱的理解升华到了生命的高度。他认为:”爱,是一种生命现象。”早在《舟船的起源》一书中就对“文化”与“爱”等重要词汇做出独特的解释。
“爱,是这个世界的灵魂,她属于整个生命系统。因为爱,我们才觉得美好。生命才拥有了智慧、期待和求索。爱,出自心灵,出自本然。是生命最美最自然最渴望的情愫和状态。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或事物的珍重、眷顾和牵念。是对世界的怜惜和悲悯。”(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神话传说
很多文化将爱神格化,并以男与女的形态显现,
这里列出不同神话里的爱神。
安妮(Áine):爱尔兰神话里象征生育与激情之女神
丘比特(Cupid):罗马神话里象征激情之神。
安利(Aonghus或Aengus):爱尔兰神话里象征美丽、年轻与肉欲之爱的神
阿弗洛狄忒(Aphrodite):希腊神话里象征美丽与激情的女神
阿斯塔特(Astarte):迦南神话里象征爱的女神
厄洛斯(Eros):希腊神话里象征激情之神
弗雷娅(Freya):挪威神话里爱与春天女神
依楠娜(Inanna):苏美神话里象征爱与战争的女神
伊什塔尔(Ishtar):巴比伦神话里象征爱与战争的女神
伽摩(Kama):印度教神话里的象征肉欲的神。
拉提(Rati):印度教神话里象征激情的女神
维纳斯(Venus):罗马神话里象征美丽与激情的女神
花神(Xochipilli):阿兹提克神话里的神
安忒亚(Antheia):克里特神话里象征爱、花朵、园林与沼泽的神。
雅典娜 (Athena ):雅典神话里爱与光明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