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文

(一)爱的奉献

爱可能是轰轰烈烈的,就如那一泻千里的黄河,拍打着坚硬的岩石;爱可以是温馨的,犹如花香,丝丝缕缕,沁透人的心脾;还可能是无声的表达,就是黑暗中的束束灯光。生活是爱的海洋,爱是生活的积聚。

父母的爱,是那淡雅的茶。或许,他们的口头没有太多浓烈的爱语,但他们的举动无时无刻不在滋润着我的心田。记得那晚,夜已静了,柔柔的月光洒遍凉初透的夜晚,我仍在书桌边,台灯下欣赏着名人佳作,思绪也在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轻轻地,一阵淡雅地清香钻入我的鼻孔,原来是妈妈为我泡了一杯热茶,她惊碎了我那薄而透明的沉思,蹑手蹑脚地完成了每一个细节。茶叶还在水杯中打着转,但它的香已融入了夜,浸入了水,遍布我的鼻腔。夜还是那么幽然,但目光却更加皎洁,是母亲那一细腻的爱为它增添了一份光彩吧?夜无声,一切全在不言中。父母的爱总会报得三春晖的。

老师的爱,严谨而亲切的教育。或许,因为我不乖,那次老师在午饭前叫我到办公室。“你来了!”他稳稳地坐在板凳上,一脸严肃。“过来”,他发话了。我缓缓地移动着那千斤重的脚步。“看,这次你的数学考了95分,大有进步,老师也不知该怎样奖赏你。但要继续努力,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嘛。不说太多了,来,我给你讲一讲你错的题。”于是便细致严密地为我推理证明错题。我听得很认真,那一次真正了解了教师的心,像微风中的竹,坚韧有翠绿,还有“沙沙”地轻唱。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爱你,关心你,是他们真情地流露。谈话后,老师给了我一盒点心,当作奖品与午饭。原来,老师的爱也会这么亲切。教育的味道好甜好香,不会有吃厌的一天。

同学的爱,永远是多彩的宝石。同学是朋友,是人生快乐的资本,一起欢快地唱,一起痛快地哭,难道不是爱的表现吗?我们是同学,我们一起步入校园,我们一起跨出校园,风雨岂能阻挡你我的真情真意!我们是小荷,任那蜻蜓立于头顶,一份自然,一份真挚。多彩因为你与我,表达的不同是斑斓的童话。轻轻地,同学在我耳边留下了一串永远的歌谣“我们永远是朋友。”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美丽,但无论怎能样的美丽都是由这亲情,师情,友情组成。原来我的爱如那小溪,对我的爱如那大海,小溪终会汇入大海。嗨,我的爱!嘿,对我的爱,不要掉队哦!奉献吧!尽情地表达吧。

生命的意义

生命无处不在,每一棵花有着生命,每一只蝉有着生命,每一个人依然有着生命。

那么,­聪明的你,能告诉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吗?

如果生命在于一颗花种。­那么­,生命的意义应该是:用它的所有力量努力使自己茁壮生长。

如果生命在于一只蝉。­那么­,生命的意义应该是:珍惜每秒时间,让自己活出快乐而有意义的夏天。

如果生命在于一个人。­那么,­生命的意义应该是:珍惜每一秒时间,去谱写一本有价值的书。

花种,一种不惹人喜爱的种子,却有着许多人未曾拥有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墙角中掉进了一粒将要腐烂的花种,过了几天竟然长出了小芽。

这是为什么呢?本身不应该发芽的“它”,竟然在没有足够阳光,没有足够水分的墙角茁壮生长。这是因为它懂得珍惜每一个拥有生命的机会。

蝉,­一种不惹人注目的昆虫,却有着人们未曾拥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了拥有生命,它们在土里等了17年,出来的时候迎接它们的是一声声人们的咒骂声,但是它们却满不在乎地在人们的咒骂声中活到夏去秋来,时时刻刻在树上唱着自己拿手的歌曲。

这是为什么呢?获得短暂的生命本来就是悲伤的事情,加上人们喋喋不休的咒骂,它们不但不在乎,而且还在树上唱着响亮的歌!这是因为它们懂得生命的意义,经得起挫折的考验。­

人,同样的是“人”却有着不是同样的思想。

有一种人,会因为生活中的种种烦心事而成天抱怨自己的生活,那时候,他的世界中的所有光彩会被“抱怨”吞噬,阴霾便笼罩了他那没有光彩的世界。整天双眉颦蹙的他,或许会有一种进退维谷的感觉。­

有一种人,不幸得了癌症,即使他知道自己的日子只有半个月了,他面对剩下的日子依然笑颊粲然。他的世界明显充满了光彩,明显得任何人都能看见。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懂得生命的意义,坚持谱写属于他的书。

人也有着自己的生命和生命的意义。我们应该向笑对生活的那种人学习,而不是做整天抱怨生活的人。

因为任何一个人,在拥有生命的同时也会拥有一本空无一字的书。

那本书只能看见开头,却无法在平常的日子里看见极端。拥有了书,人的生命意义,就是把每一天故事谱写在那本书上。

冰心老人说:‘不是每道长江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相辅相成。’

所以,或许那本书中不是每页都谱着写快乐,也不是每页都谱写着痛苦。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珍惜每秒时间好好地去谱写那本书。

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墙角中没有足够阳光和水分的种子,我们在益日发达的世界,过着有吃有穿的生活。

因为,我们,不是等了17年却换来一个短暂的夏天的蝉,我们拥有着比蝉长好几倍的寿命。

因为,我们不是得了癌症的人,我们有着健康的身体。

何况书的页数是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慢慢减少,在出乎意料的一刻,书页用完了,生命便结束了,那时候想好好谱写书的想法赢来的结果只有“后悔莫及”。

更何况你写的那本书如果有意义,或许会像文物被收藏在博物馆那样,被收藏在世界-----那就是永不退化的生命痕迹!

(三)青春如歌,奉献随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合上书本,闭上眼睛陷入沉思。月色皎皎,散落在丛林中,泻下一地光华,于是消散了日薄西山的沧桑,心静然,梦消散。月隐没在阳的灿烂之下,在夜深人静之时才出现于空,为了那深夜夜行的旅人。你行走在阳光下,我沐浴于月的皎洁下,在你低头的瞬间,我们连在一起。清风徐徐,万物寂静悄然无声,那片碧波潋滟,反射着月温婉的容颜,新月出现的那瞬间,碧波由此成就它的新生。

站起身来,看着窗外的花开花落,用心聆听它们的悄悄私语,我听见落花随风捻转的声音,它轻轻的笑着,舞着,仿佛似迎接一场华美的宴会,用尽自己的风华去装扮,轻轻的,它跌落在土壤中。皆说落花无情,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想到那年的那月,垂杨紫陌,你在灯火阑珊处,你的身影清晰明了,我低下头,看见你婷婷的倩影,如山水画上那巍峨的青山,似绿柳垂依的湖畔,才想起你伴随我走过的一路,无论风雨,无关觥筹,独为一人不离不弃。好似千山有流水的相伴,继而日月同辉的潇洒。盲人笑,唯为影子陪伴,我笑,亦因有你相陪。

踏着歌一路向前,仿若年华的似水,沐浴在荏苒的光阴之下,抬起头看着广阔无垠的天空,沉思了自己走来的一路,好似懂得了青春真实的含义,用心去享受一路的美景,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用心对待每一个与自己有交集的人,佛说“前世三百次回眸才换的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我愿停足,相顾你转身而去。青春如歌,我愿为你轻拍双手,为你谱写那辉煌的曲。在你我心灵深处,有这样一个人,只要它不停的从人群中,从有限的时光中传递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

我意识到实现青春的价值便是奉献。

踏上落花丛,我相信那些碎落的花是笑着离开,它们碾落成泥,看着种子一点点的衍生,看着花骨朵一丝丝的伸展,一缕缕的开放,于是心安,于是它的一切落幕,用她们壮烈的死亡来渲染出一片火焰,让新生的一切接替着它的完美。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也许便是陶行知对它的完美诠释了。万籁寂静,又回到最初的开始,月光如水,在阳看不见的角落,独独的为它守候着阳倾爱的万物。

正如我们独特的青春,随之倾城,于是一颗鲜活的心懂得了那丝懵懂的奉献是如此美丽。

(四)奉献

奉献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这是在有了信仰、有了主义、有了目标、有了坚忍的意志,才有奉献的精神。这是为了一个民族的兴盛;一个国家的富强;一个政党的发达;一个团体的凝聚而勇于牺牲、勇于奋斗、勇于超前、勇于攀登的精神。没有勇于奉献的人,就没有现实中的胜利业绩。

奉献是一种精神的开拓,寄托着多数人的支柱。奉献是为了自己以外的后人与后事,是灵魂的再现,感情的流露,事业的发展,多数人的幸福生活。那是无私的发现,是无奈的开创,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大我的创造。

人人都知道,生命的价值是任何事物都不可替代的,一旦产生出为某意识奉献的精神,需要的是多么大的牺牲才能实现这一行为,是可想而知的。凡是乐于奉献的人,其精神实质都是健全的人,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分子。这是为了大局而牺牲自我。这是为了时代的创新,是为了更大价值的创造。可歌可泣的背后是无畏的精神。

为了正义的事业而奉献自我,得来大多数人的尊敬、歌颂,是值得的。那是多数人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是完成事业的需要。正义的血汗没有白流,因为这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是开拓出了一代风范,带动了一代人的激情,激励了一代人的强劲,鼓舞了一代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脚踏实地,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人人倍受鼓舞的,是实实在在的无私。只有时代精英才有的一种冲天利剑。比及一些寄生虫的哀叹,是多么的有声有色,是多么的歌声嘹亮。这是正义的呼唤,是正义的再现,是正义的抗争,是正义的发奋。凡是有正义感的人们,大声疾呼吧,敢于奉献的人就是人类的精英!就是榜样的力量!就是斩新时代的开放!

 

无论如何,千万别为自己的私利、腐败而奉献,别为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被判革命、丢弃人格、国格的事而奉献,那是变态的寄生虫,那是无为的小人。

综合拓展

好书推荐

《家》

1.作品梗概:《家》写出了高府中一代年轻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同时,也写出了在高府的底层,人们正在或先或后的觉醒。地火在缓缓然而持续地燃烧。如果说大哥高觉新并未觉悟新生的话,那么二哥高觉民在抗婚上已有了由“民”自主的觉悟。三弟高觉慧更如一团火,为高府后院带入了光明。觉慧是高府中最早的觉醒者,因其觉醒之早,故堪称“慧”。他对高家旧秩序已不存任何幻想。他敢于宣传新思想,抨击旧道学、旧秩序。

 

2.推荐理由:《家》是巴金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取材于中国的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