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族春节“白节”|蒙古舞|草原湖泊:呼伦贝尔湖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成吉思汗是卓越的组织家、“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的战略家。作为一个统帅,他不仅是勇将,而且是智将。他能从大处着眼,拟定战术与战略,并且善于利用间谍与外交,分化敌人。成吉思汗是草原上强者的代表,更是草原精神的体现。
【蒙古族春节“白节”】
白节(白月,查干萨日)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内蒙古蒙古族的节日时间与汉族春节时间大致相符。比特翁(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拜祭,敬奶茶,敬酒。蒙古族自古以来,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他们最崇尚的是白色,故称春节为白节。与国内其它民族一样,生活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也十分注重过春节。但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不同,蒙古族过春节,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十分浓厚。节日间,人们互相拜年,敬酒,聚餐、纵情歌舞、赛马,娱乐。祝贺全年纳福、吉祥如意。
【蒙古舞】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态,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凿刻的阴山崖画、乌兰察布崖画中,有着生动真实的表现。在古代,蒙古族还有很多模仿凶猛动物的舞蹈,如“白海青”(白鹰)舞、熊舞、狮子舞、鹿舞等。这些舞蹈作为独立的形式,大都失传,但在萨满舞中仍有反映。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从事畜牧狩猎生产。由于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因而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盅碗舞、筷子舞和安代舞是蒙古舞的主要类别。蒙古舞民风淳朴,具有远古色调,感情热烈奔放。
【草原湖泊:呼伦贝尔湖】
呼伦贝尔湖,得名于呼伦湖和贝尔湖,是湖泊群落,是草原湖泊,是生态湖。呼伦湖和贝尔湖,两湖并称姊妹湖,为呼伦贝尔草原的象征,为内蒙古十大旅游景点之一。呼伦湖又名:呼伦池、达赉湖,蒙古语意为"海一样的湖",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素有"北方第一湖""广寒仙境"之美称。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贝尔湖,达里诺尔湖,达里诺尔为蒙古语,意为肩肿骨形的湖(元代称鱼儿泊、达儿泊)。呼伦湖属富营养型湖泊,共有鱼类30多种(乌兰岗鲤鱼跳龙门)。贝尔湖,属苏打型半 呼伦贝尔湖咸水湖,是国内少有的高原碱性内陆湖泊,盛产30多种鱼类和秀丽白虾,,产鲫鱼、鲤鱼等,年产50多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