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拓知识
云/鸟/河流
【云】
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因为云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电磁波,所以云的颜色成灰度色,云层比较薄时成白色,但是当它们变得太厚或浓密而使得阳光不能通过的话,它们可以看起来是灰色或黑色的。
地球以外行星也可能有云,但其他行星的云不一定会由水所组成,如金星的硫酸云。
云的形成
云形成于当潮湿空气上升并遇冷时的区域。这可能发生在:
①锋面云,锋面上暖气团抬升成云。
②地形云,当空气沿着正地形上升时。
③平流云,当气团经过一个较冷的下垫面时,例如一个冷的水体。
④对流云,因为空气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云。
⑤气旋云,因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而产生的云。
云的形态
比较笼统地说,云主要有三种形态: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和纤维状的卷云。
而科学上云的分类最早是由法国博物学家让-巴普蒂斯特·拉马克(Jean Lamarck)于1801年提出的。1929年,国际气象组织以英国科学家路克·何华特(Luke Howard)于1803年制定的分类法为基础,按云的形状、组成、形成原因等把云分为十大云属。而这十大云属则可按其云底高度把它们划入三个云族: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另一种分法则将积雨云从低云族中分出,称为直展云族。
这里使用的云底高度仅适用于中纬度地区。(除英美等国外,世气组织与各国一般采用国际单位制)。
【鸟】
鸟(学名:Aves),又称作鸟儿。定义:有羽毛几乎覆盖全身的卵生脊椎动物,字典解释:脊椎动物的一类,温血卵生,用肺呼吸,几乎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大多数能飞。在动物学中,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形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分类
全世界现存的鸟类已知有9020多种,我国有2250多种。根据鸟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可分为2个亚纲: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古鸟亚纲(Archaeornithes)的种类早已灭绝,只有化石标本,称始祖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是从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中间类型。今鸟亚纲(Neornithes),又称新鸟亚纲,可分为齿颌总目、平胸总目、企鹅总目和突胸总目共4个总目,除齿颌总目(如黄昏鸟)、爬行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上比两栖类更完善,因而在中生代曾盛极一时,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体型及生活方式各异,占领了陆地的各个角落,故该地质年代也称为爬行动物时代。现存的种类只是当年的少数残余而已。
【河流】
通常是指陆地河流,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河流一般是在高山地方作源头,然后沿地势向下流,一直流入像湖泊或海洋般的终点。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径,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著名的河流有长江,黄河,亚马逊河等。
河流的作用
河流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路径,对全球的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作用。流水还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不同的流水地貌,如冲沟、深切的峡谷、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等。在河流密度大的地区,广阔的水面对该地区的气候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地形、地质条件对河流的流向、流程、水系特征及河床的比降等起制约作用。河流流域内的气候,特别是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对河流的流量、水位变化、冰情等影响很大。土质和植被的状况又影响河流的含沙量。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河流的含沙量,既受土质状况、植被覆盖情况的影响,又受气候因素的影响;降水强度不同,冲刷侵蚀的能力就不同,因此在土质植被状况相同的情况下,暴雨中心区域的河段含沙量就相应较大。
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因为河流暴露在地表,河水取用方便,是人类可依赖的最主要的淡水资源,也是可更新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