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8课-《赤壁之战》-万向思维

 

类文拓展
官渡之战
 袁军在和曹军作战中,互有胜负,最后,袁绍集中70万大军攻打官渡,企图从这里突破,去攻取许昌。曹操亲自率7万精兵来与他决战。田丰在狱中知道消息以后,又致函袁绍,希望他不要轻易动兵,要等待时机,以免失利。这封信被一个与田丰作对的谋士逢纪看见,他冷言冷语挑唆说:“主人顺应天意伐曹是正义之师,田丰为何说不吉利话?”袁绍听了,更厌恶田丰,又要杀他,经部下劝阻才罢。他恨恨地说:“等我打败了曹操,回来再治他的罪。”
       袁军和曹军在官渡对峙达两月之久,初期战斗,互有死伤。袁军曾在城下筑起土山,居高临下,向城中士兵放箭,曹军一度很惊慌,军士们每天被迫躺在地上用挡箭牌防箭,以减少伤亡。曹军有个谋士叫刘晔,他设计了一种“发石车”,又叫“霹雳车”,只要对方一射箭,这里就用发石车对付他们。一声号令,拽动石车,炮石腾空飞起,准确地落在土山上,巨石如雨,把弓箭手砸伤或砸死,吓得袁军士兵以后不敢再利用土山射箭了。
      大军作战,粮草先行。双方对峙,从8月到9月底,日期一长,粮草供应异常紧张。曹军渐渐感到疲乏,特别是粮食调运困难,不易及时保证供应。曹操一度想从官渡撤军回许昌,但事关重大,他一时下不了决心,便写信去征询谋士荀彀的意见。
      荀彀很快回信,力主曹操坚持下去,不能撤军。他在信中说:“我军与袁军的对阵,形势有点像当年楚、汉相争的局面,瑞在正是寻找战机的时候,千万不能退军!”
      曹操觉得信中的话说到他心里去了,便命令全军将士一定要死守阵地,再也不提撤兵之事。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的部将徐晃抓到了袁军一个侦探,他供认一个重要的消息:“袁绍派大将军韩猛运军粮来了,派我先来探路。”曹操的谋士荀攸知道以后,要曹操派兵劫住袁军运粮车,全部予以烧毁。
       袁绍的谋士审配知道粮军被劫烧以后,对他说:“打仗以粮食为重,乌巢是屯粮重地,必须派重兵把守。”袁绍立即派大将军淳于琼领两万精兵加强乌巢护粮兵力。但淳于琼是个酒鬼,脾气暴躁,动则鞭笞士兵。他到乌巢以后,每日酗酒,将士们怕他,无人敢劝。袁绍派贪酒将军护粮,结果误了大事。
       袁绍帐下谋士许攸,是曹操旧友,他截获了曹操送给许昌荀的密信,信中说:“军中粮草已经用完,望速运粮来。”跑去对袁绍说:“曹操军粮用尽,他的精兵尽在官渡,许昌必然空虚。主公派支军队袭击许昌,曹操老巢即可捣毁。”但袁绍不信任许攸,因为他刚得到审配从邺城发来的文书,其中揭发许攸在冀州任职时受人贿赂,他听许攸献计以后,不但不给予嘉奖,反而怒冲冲地斥责他:“你的行为不端,有什么脸面向我献计?你与曹操是旧交,想为曹贼行骗吗?退下,以后不许见我。”
       许攸满以为可以邀功,想不到袁绍给他当头一棒,他退出帐外,仰天长叹:“天哪!忠言逆耳啊!”他反复考虑,觉得袁绍昏庸无能,迟早必败,不值得为他效忠,当晚就潜出营去投奔曹操。
       夜深人静,曹操正躺在床上无法入睡,为军中缺粮发愁,他听说许攸深夜求见,高兴得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光脚出帐迎接,挽着他的臂膀走入大帐,然后朝他拜伏在地上叩头不已。许攸慌忙扶起曹操说:“您是汉朝的丞相,我不过是一个平民百姓,您何必这样谦恭?”曹操说:“我们是故友,何必分官职上下尊卑呢?”许攸异常感动:“唉,我不会择主,在袁绍手下谋事,言不听、计不从,今天特来投奔您啊!”
       曹操说:“您肯来我这里,我的事业就成功了,请您教我破袁绍的计谋。”许攸说:“我有一计,可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灭。”他告诉曹操,袁绍的军粮辎重都积存在乌巢,由一个酒鬼将军防守,只要派一支精兵,伪装成袁军蒋奇部去乌巢护粮,就可乘机烧掉袁绍军粮。袁军无粮,不战自溃。
        曹操十分高兴,立即亲选五千精兵,伪装袁军,连夜赶往乌巢烧粮。沿途哨兵查问时,他们一律回答说:“蒋奇将军奉命去乌巢护粮”,没有遇到任何怀疑和阻拦,顺利通过警戒。曹军在拂晓时分到达乌巢,立即击鼓冲入粮仓营寨放火。霎时火光冲天,寨内大乱。守将淳于琼这时正醉倒在床上酣睡,被吵醒后他正要出去查问,立即被曹军抓获。曹军横冲直撞,见粮囤就烧,见袁兵就杀;乌巢粮仓顷刻化为灰烬,护粮军士非死即逃。
      袁绍见曹军去乌巢烧粮,估计曹营空虚,便派兵去劫寨,但被曹操预先安排好的伏兵杀得大败而归。袁绍70万大军没有了粮食,立时大乱。袁军内部发生分裂,大将张命、高览率所属部队投降曹操。曹军趁机发起总攻,把袁军杀得落花流水,袁绍父子仅带800骑兵逃回河北。
       官渡之战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后不久,袁绍便气急病死,曹操成为北方首屈一指的领袖人物。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空 城 计
     《三国演义》

  
        话说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这个地方来了。                                                 
        这一天,诸葛亮正和部下商量怎么抵抗的事,忽然探子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方官,他所带的五千兵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听说司马懿的兵来了,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二十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讲究的鹤毛大衣一披,戴上丝织的头巾,领头两个小童登上了城楼,坐在
城楼上喝酒弹琴。
  工夫不大,司马懿的大军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过去,果然看见诸葛亮会在城楼上,满脸笑容,喝酒强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叫军队向后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做出样子来迷惑我们?”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从来不做冒险的事儿。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去,就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四十里!”司马懿的兵后退了。
  诸葛亮见司马懿的兵马撤退了,拍手大笑起来。左右的官员都很惊奇,就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攻打过来,见了丞相,为什么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很小心的,决不敢冒险。今天我把城门打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所以很快地撤退了。其实我倒不想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我才用这个办法的。”部下听了都很敬佩他,说他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想出办法来
 
综合拓展
1.与赤壁之战有关的名人名言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 
(4)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李白(唐)---《赤壁歌送别 》
(5)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杜 甫(唐) 《悠悠赤壁》
(6)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试。唐·胡曾---《咏赤壁》 
(7)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
战旗。 若使曹瞒忠汗室,周郎焉敢破王师。唐·王周---《赤壁怀古》 
(8)会猎尽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 曹公
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2.作品推荐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推荐理由:《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起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