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6课-《将相和》-万向思维

类文拓展
                      
 
鞋匠的儿子
 
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后,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的艺术。”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在他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不久,南方的一些州竟发动了分裂国家的战争。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曾经在一次演说中强调:“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正是这位出身卑微的美国总统,毫不犹豫地领导人民拿起武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宽容
 
       我生病住院的第一天,在做完各种检查后,准备打点滴。一位年轻的护士推来一辆小车,上面放着配好的药液。她把药瓶吊好,开始给我扎针。也许是新手,也许是见妻在一旁压阵,护士挺紧张,手有些颤抖,第一针没有扎中。看见我略显痛苦的表情,妻狠狠地瞪了护士一眼。护士不由一愣,眼神有些慌乱。她的手抖拌地扎第二针,又不见回血,只好把针头退出。妻恼怒地说:“你怎么搞的!存心把病人当活靶子现场练兵是不是?”护士瞟了妻一眼,不敢对视,低下头轻轻解释说:“他……他的血管,很细的……”妻吼道:“要是他的血管有下水道那么粗,还犯得着请你?叫你们护士长来!”护士轻轻放下针具:“请稍等,我这就去叫护士长。”说罢,她转身要走。“请留步!”我把她叫住。见她站住了,我语气平和地问道:“你是新来的?”护士那白嫩的两颊微微一红,点了点头,我拿起针具,交到她手中,鼓励她说:“我的血管是细一点,一回生二回熟嘛,来,再扎一次,我相信你会成功的!”她接过针具,感激地看了我一眼,颇有信心地弯下了腰。我轻声指导说:“你左手将我的皮肤绷紧,右手把针头插入血管时要使劲,对,对!”护士果然一针见血。妻紧皱的眉头舒展了,脸上有了笑模样。护士直起身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我甜甜一笑:“谢谢你!”我含笑回答:“不,应当谢你自己。”护士带着微笑,推着小车,轻盈地走了。望着白衣天使远去的身影,妻叹了口气:“还是你行!”我拍了拍妻的手背:“待人宽容是做人第一要义。你那么凶,不把人家吓坏才怪!我们女儿比她才小两岁,还在家里撒娇哩!”妻换过话题:“你几时学会了扎针?”我一脸的认真:“书上是这么说的。你没听说嘛,许多游泳教练,连自己也说不会游呢!”妻听罢大笑。我也跟着一道笑。
 
 
                       程婴的故事
      
       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终于遭到报应,终于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程婴的以大局为重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观者,也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如果说程婴最后的下场是重于泰山,那么若是他未能将赵氏孤儿抚养成才的话,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微不足道了。
 
 
                   黄小二说服项羽
       黄小儿是秦朝末年外黄且的一个13岁的少年,由于他机智勇敢地说服了项羽,从项羽的屠刀下救出了全城的百姓,一直被世人传颂,可惜的是,他没有留下姓名,后人只称他是外黄小儿。
秦朝末年,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互相争夺天下。一天,汉王刘邦派大将彭越等人袭击了楚军的运粮队。并乘机接连攻下了外黄等17 座城池,还住进了外黄城,给楚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项羽听了大怒,立即吩咐一位楚军大将守住成皋,自己领兵去攻打彭越。项羽带兵攻打了好些日子,才把外黄城攻下来。城攻破了,彭越逃走了,可城里的老百姓却面临着一场灾难。原来项羽对外黄城里的老百姓帮助彭越守城十分恼怒,进城后下了一道命令,要把全城15 岁以上的壮丁全都抓起来活埋,以发泄自己的愤怒。
消息传开后,外黄的百姓非常惊恐,城内一片哭声,谁都想不出解救亲人的办法。就在这时,一个13 岁的少年,挺身而出,走进楚军军营,要求拜见楚霸王。项羽听说有个少年要见他,觉得很奇怪,就吩咐卫兵领他进来。项羽见他眉清目秀,举止大方,便很喜爱地摸了摸少年的脸,柔和地问道:“你小小年纪,来见我有什么事情吗?”那少年对项羽说:“外黄城的百姓,受了彭越的欺压,敢怒而不敢言,天天盼望着大王来救他们的性命,他们的心都向着你啊。哪儿知道,大王进城没有几天,城里纷纷传说,大王要把15 岁以上的壮丁全都活埋。我以为大王是个非常仁慈宽厚的人,不会做出这样的事。而且,如果活埋了全城的壮丁,对大王你只会有坏名声,不会带来好处。所以请大王撤回这道命令,以安定民心。”项羽一听,不由得发起火来,说:“彭越压迫外黄老百姓,那完全是真的。可我领兵攻打外黄,老百姓为什么还帮助彭越打我?我就不信杀了城内的壮丁,会有什么坏处!”少年又机智沉着地说:“大王,外黄城的老百姓要是真的帮助彭越守城,那么你至少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进城。哪能彭越一走,就立即进城呢?可见,老百姓并不是要和大王作对。但大王要是活埋全城的壮丁,老百姓还有什么好讲的,只好等死了。不过,外黄城以外,还有许多城池,那里的老百姓听说大王活埋投降的百姓,都会引起惊恐,今后谁还敢开城门迎接你。即使你本领再大,攻占这些地方,也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和代价。这难道不是对你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吗?”这些话真的讲到了项羽的心里,他担心外黄城以外的老百姓要是都把他当敌人,和刘邦一起来反对他,那样,他也就很难取胜了。想到这里,项羽打消了活埋百姓的念头,笑着说:“好孩子,你放心吧。我就算有一肚子的气,见了你这样伶俐的孩子,气也没了。我这就派你去传达我的命令:楚军赦免老百姓,不再伤害他们。”外黄城的老百姓听了这个消息,奔走相告,都非常感激这个机智的少年。赞扬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替老百姓讲话,说通了项羽,救了全城的百姓。

 

综合拓展
【关于知错就改,以大局为重,爱国的名诗名句】
1.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2.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斯大林) 
3.人间最大的智慧,在于洞悉本身的弱点。——(法国谚语) 
4.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 
5.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6.浪子回头金不换。 
7.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8.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一辈子做错事。 
9.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10.聪明人知错就改,糊涂人有错就瞒。 
11.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一切都是好的。 
12.我们身上的错误、缺点也是这样,如果不及时改正,也会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小错不改,酿成大错”,像船沉没一样,还可能毁掉自己的一生。有错不改多么危险!所以我们改错越及时越好。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明朝政治家  
14.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 —— 闻一多  
15.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中国根,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16.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17.工人阶级的团结就是工人胜利的首要前提。 —— 马克思  
18.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 奥斯特洛夫斯基  
19.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20.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 巴甫洛夫  
21.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巴斯德  
2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