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文拓展
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县令、潍县知县。郑板桥一生,以写画竹子最为著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画、这诗、这竹,正是他“清为官,勤为民”的高亮志向的生动写照。在十二年的官宦生涯中,他时时以百姓为念,有错即改,有利即行,在潍县时就曾有这样两个故事:当时,潍县每到冬天,经常发生鼠窃狗盗之事,闹得人心惶惶。郑板桥就募人专事巡查捉拿盗贼强徒。谁知,这一番好意却没有得到好报。巡查队里的宵小不良之徒借此滥用职权,看到哪家小孩在玩牌,即以“抓赌”为名,闯进去敲诈勒索;碰到走夜路的,就污蔑人家是小偷,抓来吊打,讹诈钱财;而对真正的盗首歹人却视而不见。老百姓为此怨声载道。郑板桥得知这情形后,一面立即派人严查不法分子,一面立即遣散了自己募人组织起来的巡查队,沉痛自责道:“我愧对子民啊!”乾隆十一、二年间,潍县连年灾荒,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事。郑板桥痛心疾首,决定开仓赈灾。而那些胆小怕事的人却阻止他不要这样做。郑板桥对此心胆俱裂,激动地说:“时已至此!事已至此!待一层一层禀报上去,苍生百姓早已死光了。天大之事,由我承担!”他当即开仓拨谷,让乡民按人头领取。谁知这一开仓济民的善举,却被一些人污蔑为贪污渎职、另有所图,告发于朝廷。郑板桥因而被撤职罢官。离开潍县时,郑板桥只雇了三头毛驴:一头驮着简单的行囊,他自己骑着;一头装着两夹板书,还有一个叫阮咸的乐器;另一头,小皂隶骑着,在前面引路。郑板桥为官清廉,心系民生。县衙萧萧的竹声,使郑板桥想到了民间的疾苦和为官作吏者的责任。
尊礼侯生的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隐居的人,叫侯嬴,年过七旬,但因贫困,屈才做了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官。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知后前去拜访,并以厚礼相赠,但遭到侯的拒绝。侯嬴说:“我修身洁行几十年,不能因为贫困而接受您的财物。”后来,信陵君设筵席大会宾客,待高朋满座,他才带领随从车骑,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接侯嬴。侯赢整理破旧的衣冠,并不谦让,径直上车,坐到公子空出的上座。公子亲执马缰,恭敬如一。侯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市中做屠户,希望委曲您的车骑,让我去拜访他。”公子引车至市中,侯赢下车,去见朋友。侯赢一面跟朋友说话,一面侧目窥视公子的脸色,久立不归。信陵君依然手执缰绳静静等待,恭敬温和、面不改色。信陵君的随从见侯嬴有意刁难,暗暗责骂侯的不敬。侯见公子始终谦逊,就辞别好友回到车中,径直前往公子家。公子引侯上座,向宾客一一介绍,又起立为侯赢敬酒,侯赢从此成为信陵君的上客,信陵君也因此在市井中留下了好名声。侯嬴年虽老矣,却得信陵君如此敬重,以致后来“窃符救赵”并“以死报君子”而被后人传为佳话。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尊礼侯生”的故事。信陵君礼贤下士,将年过七旬的侯赢收归门下,这是伯乐之举。侯嬴对信陵君殚精竭虑、以死相报,这是士人之德。信陵君对人才的礼让与尊重让后人敬仰和效仿。历史上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如文王得吕望、高祖重张良、曹操赋诗求贤、刘备三顾毛驴。盖因其济世之才,虽处乱世而贤君。这是人才的力量,是识人、重人、用人的力量。
科学的方法
有这样一句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埋头做好领导交办的事情本是无可厚非的,不过要想迅速攀到职业“顶峰”,这是远远不够的。许多人为了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常常加班加点工作。这些人错误地认为惟有这样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其实工作效率与工作业绩才是最重要的,不能盲目地为忙而忙,也不能为做表面文章而假忙,结果却没有任何成绩。江勇毕业于一所普通高校,刚进入投资公司时,他看起来才智平平,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每次进入到一个新的单位时,他的发展总比其他员工顺利一些。江勇自己也清楚,有时候,勇气和耐心会比埋头苦干更有效。从参加第一天的员工会议开始,他就勇于发言,给领导留下了初步印象。当其他新员工埋头苦干、还分不清单位里谁是谁的时候,江勇已经掌握了老员工的大致情况。进入公司不到一年,他就成了办公室的副主任。通过这个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埋头苦干不如巧干。要是没有特殊的专业技能,我们完全可以去做一个像江勇那样的有心人。若没有超群的能力,请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这样也能迅速攀登上职业高峰。工作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任务,处置不同的情况,需要我们因时因地制宜,做出不同的决策。做事时,需要一种求实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科学规律办事,自觉用理智战胜冲动,用巧干代替蛮干。这才是职场成功的捷径,不能深刻理解这一点,将事倍功半。巧干是一种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是敏锐机智、灵活精明的反映,也是充满活力、随机应变的智慧。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巧干升值的时代。很多发明都是因为发明者忍受不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他们认为总会有更轻松、更快捷、更便宜、更简单和更安全的法子,总能找到减轻工作负担的更好方法而创造出来的。
民谚中有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说法,《射雕英雄传》里面有一个情节:黄蓉被一个巨大的海蚌夹住了脚,费了老大的劲也掰不开,结果抓了一把细沙放到蚌壳里面,蚌就自己打开了,因为蚌最怕的就是细沙。可见,巧干是抓住了事情的关键,并找到了有针对性方法的结果。巧干既可以减少劳动量,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员工会发现,自己付出的辛勤汗水并不比别人少,但成绩却总没别人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方法技巧问题,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还要注意做事的技巧。
综合拓展
【关于科学的方法和以人为本的一些名诗名句】
1.知识是珍宝,但实践是得到它的钥匙。——托马斯·富勒
2.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3.如果你的工具只有一柄铁锤,你就可能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铁钉。 ——马斯乐
4.梯级不是为休息而设,它只是供人一足踏上使另一足更高而已。 ——赫胥黎
5.拙劣的工匠埋怨他的工具。 ——葛 里
6.决不可自暴自弃。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发生力量。 ——法布尔
7.有想象力而没有鉴别力是世上最可怕的事。 ——歌 德
8.人要独立生活,学习有用的技艺。 ——凯 德
9.热爱实践而又不讲求科学的人,就好象一个水手进了一只没有舵或罗盘的船,他从来不肯定他往哪里走。 ——达·芬奇
10.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 ——贝尔纳
11.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想出以前,人们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马克·吐温
12.过于求速是做事最大的危险之一。 ——培 根
13.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海森堡
14.假设始终先于知识。 ——洪 堡
15.在你没有进去以前,先想一想是否能够出来。 ——阿拉伯谚语
16.在一切有困难的交涉中,不可希冀一边下种一边收割;而应当对所事妥为准备,好让它渐渐成熟。 ——培 根
17.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度的。 ——高 斯
18.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
19.治天下者,以人为本。
20.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
21.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
22.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
23.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
国学课堂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庄子》
[译文]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说它的大;千仞的高峻,不足以穷尽它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