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3课-《自然之道》-万向思维

 

类文拓展

 

环保中国:拼出来的明天会怎样(节选)

 

白岩松

在北京这座大城市里生活久了,一段时间,以为我已经将故乡淡忘了。

我来自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那是一处在地理上不及在人们心理上遥远的地方。

生活在那里的十几年,故乡的珍贵只是生活的场景因此还未能真切地感受到,然而当我成了异乡的游子,回忆之中,那故乡的一切才慢慢清晰而生动起来。

天是高的,让人在地面上行走总会有一种通透而自由的感觉;天是蓝的,云是立体而纯白的,加上地平线上的那种嫩绿,更是时常提醒我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不像在北京,在钢筋森林中行走,常常觉得自己像是一部只会呼吸的机器。

在故乡的时候,每日清晨似乎都是在鸟叫声中醒来,即使是在冬日,听不见鸟叫,也时常在睡梦中听到家人“又下雪了”的惊呼,然后看到窗外白茫茫的世界,沉醉一会儿才慢慢起床。

这样的清晨在北京是不多的,总是闹钟刺耳的鸣叫才把自己从昏睡中叫醒,然后在脑海中盘点好今天要干的一二三件事,最后沉重而无奈的起床。

故乡的景观是天然的,而都市中的所谓景致都是人造的,不过声光电而已,属于玩给现代城市人的一种视觉魔术。故乡的远处和近处都是绿的草和清的水,而都市中的视线总被奔忙的人群阻挡,缝隙中看见的颜色是灰。

在故乡考大学之前的那段日子里,学习的背景也美的惊人。由于我的母校被一个巨大的森林公园环抱,因此背书和上自习的时候,我们经常三五成群地在樟子松下坐在细细的白沙上你问我答。后来考上了大学到了北京,四年校园生活之后,成了北京工作人流中的一员,那一切和绿色和草香和鸟叫有关的生活都成了回忆,直到有一天我都以为将它们忘了。

搞不清这种遗忘是因为忙碌还是因为麻木。

这种遗忘似乎停留了好久,直到有一次采访,一个偶然的机会重新唤起了我内心沉睡的故乡。

那次是采访我的内蒙古同乡电影演员斯琴高娃,不知怎么搞的,这次采访后来成了一次内蒙古人的聚会,腾格尔来了,舞蹈家敖登格日勒来了,我的同行斯琴塔娜也来了。

有内蒙古人的地方自然有歌有舞,腾格尔坐在钢琴旁,敖登格日勒站到了房间的中央。就在这个时候,我还没有觉得什么,一直欢笑着,然而音乐一响,一切都不同了。

钢琴上传出的是耳熟能详的《蒙古人》那首曲子,敖登的精彩舞蹈也随之开始,一瞬间,我仿佛被电击了一样,故乡的一切都回来了,那草香,那清水流动的微弱声响,那绿色、那高高在天上白的云还有亲人与朋友的笑脸……

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直到转成号啕大哭,没有人惊讶,有的只是理解的劝慰与声援的抽泣声。

我终于知道,故乡一直在我心中,现代人在城市中的奔忙会淡化和掩饰一些什么,但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保持着童年时我们共同拥有的那份绿色。

然而推开窗去,北京像很多城市一样,依然被灰色包围着,时常被三级四级的低劣空气环境围绕的人们,因此拥有的只是生存而不是生活,今天的人们如此强烈的怀旧,不仅是因为童年的珍贵还因为从前我们都离自然更近一点。

我们在城市中得到的越多,对这个城市越会产生一种反叛。也许今天我们在城市中忘情地拼搏,正是为了明天愉快地离开城市。

我们毕竟是自然的动物。

然而二十多年的改革,让我们拥有富裕生活的同时,环境保护这个词汇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而我们之所以熟悉这个词,实在是因为环境已经到了不保护就无法生存的边缘。

我们前进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是富裕的生活。可什么是富裕的生活?难道是未来我们都要戴着口罩点钱,然后一起奔向少的可怜的青山绿水吗?

环保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我们拼出来的明天会?难道我们非要用今日勤奋的劳作制造一个恐怖的未来吗?

 

森林公园的狼和鹿

     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ass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ass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了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在任何一个民族,凡是以动物为题材的童话,狼几乎永远担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制定的。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揠苗助长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尊重自然

张培武

 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我不懂基督教,更没有通读过《圣经》,也不信奉任何教义。但是,我毕竟接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自认为纯粹一唯物主义者。

  可《圣经》说“正如有许多物理的原则,管理着这个物理的宇宙。同样,也有一些属灵的原则,管理着你和神的关系。”按照我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观念,我认为这句话是符合唯物主义原则和自然规律的真理。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有许多物理的原则,管理着这个物理的宇宙。”与唯物主义并无矛盾。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宇宙、太阳系、恒星、行星、卫星乃至人造地球卫星、各种航天飞行器,之所以各行其道,互不相撞,正是遵循了宇宙这一物理的永恒的定力和定律。这一定力,这一规律,谁也无法挣脱,否则只有毁灭。宇宙黑洞也好,太阳黑子也罢;地震海啸也好,飓风狂飙也罢,还有地球上万物的生长与灭亡,我们日常亲历的风雨雷电、春夏秋冬,都是这个定律的组成部分。难道这不是马列主义的理论和观点吗?难道这不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吗?

  至于“同样,也有一些属灵的原则管理着你和神的关系。”似乎与马列主义“无神论”稍有冲突。但是,如果略加思索,其实也并无矛盾,只是叫法和称谓不同而已。

  何谓“属灵”?何谓“神”?难道她不是马列主义所称的大自然吗?难道她不是那个看似无形却又感受得到、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吗?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枯荣衰长,一年有春夏秋冬,农历有24节气,地球在运转,海水在涌动,自然万物,一切都在运动之中,一切都在变化之间,这不是自然的力量和规律吗?这不是“属灵”和“神”的能和力吗?

  人们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神”,也就是敬畏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和法则。

  人如果没有敬畏心,是非常可怕的。人敢于“与天斗、与地斗”是非常危险的。

  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心理,给社会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动乱与混乱。试想,人们什么也不怕,什么规矩也没有,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良知爱心全丧失,个个亡命徒,人人目无法纪,目无政府,目无他人,目无社会,人类将成何体统?社会还有秩序可言吗?人的生命安全、和平宁静,又在哪里?

  人们蔑视自然,不尊重自然规律,不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天地万物,不就是欺侮“神灵”吗?

  人们没有节制的滥砍滥伐,滥开滥采,毁坏植被,毁坏自然,不正是违背自然规律,向“神灵”挑战吗?向自然规律挑战吗?其带来的后果,不正是神的惩罚吗?

  有目共睹的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提高,有目共睹的极端恶劣气候、龙卷风、暴雨洪灾、土地沙化、泥石流、沙尘暴、阴霾天气,不正是人类太过暴戾,违反“神”的旨意而带来的灾难吗?

  无论马列主义还是今天的科学发展观,无论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这一原则和思想是一致的,也是正确的,科学的,不可抗拒的。

  希望人人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为子孙后代造福,为后人留下一片蓝天,留下一片绿地,留下一池清水。而不是挖完、用枯、毁竭,而不是断了子孙后代的生路,将人类推上灭绝的境地,使人类成为今天的巩龙。

 

综合拓展

 

 

 

 

关于自然规律的名诗名句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战国·荀况《荀子·天论》。

2.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3.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春秋·老聃《老子》。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