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17课-《詹天佑》-万向思维

17  詹天佑

轰动|攀山越岭 |狂风怒号
【轰动】
1解读: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指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多用来形容影响大。也作“哄动一时”。 〖出处〗 鲁迅《马上日记》:“治好了走出,没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
2轰动一时的大事件:2015年大阅兵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简称9·3阅兵,或者抗战胜利日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是中国政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开展的众多纪念活动中的一项活动。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2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大阅兵。
参阅部队从中国7大军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解放军四总部直属单位抽组。阅兵装备方队展示的装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84%为首次展示。同时,这次阅兵还邀请有关国家军队派代表和方队参加。
此次阅兵,共编50个方(梯)队。其中,徒步方队11个,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2个、装备方队27个、空中梯队10个,正式受阅约1.2万人,动用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近200架。 
 
【攀山越岭】
1解读:(1)形容走山路艰苦,也形容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2)攀过巍峨的高山越过丛山峻岭,形容旅途艰辛。
2相关故事:《红军长征》
 
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
 
【狂风怒号】
1解读: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词语也可分开解释:狂风 : ①猛烈的风:~暴雨。 ②气象学上指10级风。参看〖风级〗。 怒号 : 大声号叫(多形容风势猛烈):北风怒号。〖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