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为了五美元的礼物
维持生计| 缝缝补补|日夜操劳
【维持生计】
1.解读:靠什么维持最简单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
2.相关知识:捡破烂母亲培养出清华学子
丈夫去世,单身母亲独自担负起养育儿子的重担。她推着板车靠拾垃圾为生,发誓要把小儿子培养成才……
2005年5月30日,北京,全国妇联联合有关部、委正在隆重举行首届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先进表彰大会。在众多的“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优秀家长中,一位叫祁桂云的妇女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她靠捡破烂,把儿子培养为全国优秀学生干部。
祁桂云推起板车,开始走街串巷收破烂。以前,她在单位上班时,虽然干的也是这个工作,可她是单位职工,是坐商,干的是过秤、付钱等轻松活,从来不用推着板车满大街吆喝。而现在,她必须像个小贩一样,迎着一些路人鄙视的目光,一分钱一角钱地去赚。
面对困境,祁桂云常想,生活贫困,但精神不能贫困,更不能让儿子背上精神负担产生自卑,任何时候,自己都要给儿子力量。苑振超上小学3年级时,有一天放学回家哭诉:“妈,我们班的同学说我,你家那么穷,你长大了也会像你妈一样是收破烂的。”祁桂云听罢,心里翻江倒海,但她一点也没让儿子看出她内心的波澜,而是很平静地给儿子擦去眼泪。随后,她翻出丈夫穿军装的照片,一边用手抚摸着,一边对儿子说:“妈妈相信你长大了,会像你爸爸一样威武,因为你是军人的后代。”见儿子听得非常认真,祁桂云又告诉儿子:“工作只不过是一种谋生手段,只要人活得堂堂正正,就算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也一样能挺起胸膛做人。”儿子听了,理解了母亲的工作,以后无论在谁的面前都把腰板挺得笔直,再也没有表现出自卑感。
母亲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了苑振超。2005年高考,他取得了655分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
【缝缝补补】
解读:做极耗费体力的活。形容(人)从事艰苦的劳动(卖苦力)(苦力气活)。
相关故事: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上了年纪的人听起来,一定很熟悉,也很亲切吧?因为这是你们亲身经历过的年代,它已成为了一种精神,一种情结,一种美德,一种境界。
那时人们的衣装,几乎都打着补丁,不管是棉衣,还是单衣,不管是外衣,还是内衣,说是“新三年”,但很少看到有人长时间地穿着新衣裳不下身,除非过年、过节,或是做“新人”的时候,就那么几天。那时人们入冬立夏,总是一身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是打着补丁的衣裳。尽管这样,也尽量做得讲究一点,针线活儿好的,不但注重补丁布与被缝补的衣服颜色的匹配,针脚也缝得十分细密,这样即使带着补丁的衣服处理得也依然很漂亮。
【日夜操劳】
1.解读:不分白天还是黑夜,都操心费力,不停的忙碌。
2. 相关故事: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