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课-《寓言两则》-万向思维

 2  寓言两则

矛||韩非子名言|画蛇添足相关成语|战国策
【矛】
1.解读(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长矛)同本义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说文》。按,矛者,刺兵也,其饰县毛羽,兵车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又有夷矛者,长二丈四尺,兵车所不建,不常用。
B 又如:矛戈(矛与戈。攻击;指责);矛弧(矛与弓。泛指凶器);矛子(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矛戟(矛和戟。泛指兵器);矛叉(月牙铲);矛舛(矛盾,乖谬);矛戟(矛盾。矛与盾)
C 广东化州口音,意思为“不”,否定词。例如:“矛知道”意思为“不知道”。

2.矛的特点
无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还铁器时代
相对来说,长矛重量轻,杀伤距离长,一寸长一寸强,还可以叠加伤害
性价高,制造一支长矛不需要太多昂贵的金属,便宜,性能比其他兵器毫不逊色甚至更高
功能全面,不仅可以对抗步兵,还可一更好的对付骑兵
杀伤力强,刺死砍伤,刺杀的杀伤力远远大于砍杀.在对方有盔甲的时候,长矛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无论对方是皮甲,锁子甲还是板。
【盾】
1.解读:(名)古代打仗进攻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等的牌形武器:盾牌。
②(名)盾形的东西:金盾。
『反义』:『逆序』|矛自相矛盾。『英文』盾牌:shield。
 
2.盾的功用
盾牌是一钟防御装备,形状不同决定用途不同。形状教小的,通常是圆形,它用来抵挡各种武器的攻击,形状大的通常是长方形,主要是抵挡弓箭,包括巩固队行,古代作战尤其讲究队形。
盾牌可以用在步兵和骑兵上,和步兵搭配的主要武器基本上除了弓箭等需要两手操作的外都可以。
骑兵上最广泛装备盾牌的主要集中在中国,通常是重骑兵,骑兵一边挥舞马刀一边用盾牌抵挡攻击。西方的骑士也用盾牌,通常是重骑兵,一手握盾,一手执矛。
【韩非子名言】
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3、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6、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7、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8、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10、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画蛇添足相关成语】
与画蛇添足有关的成语
床上安床 叠床架屋 多此一举 冠上加冠 画蛇著足 弄巧成拙 画虎类狗
成语接龙画蛇添足:画蛇添足--足智多谋--谋财害人--人命关天--天长地久--久仰大名--名副其实--实事求是--是非曲直--直言不讳--讳莫如深--深恶痛绝--绝路逢生--生不逢时--时来运转--转弯抹角--角立杰出--出其不意--意气奋发--发财致富--富贵逼人--人才辈出 出尔反尔--尔汝之交--交头接耳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策》是我国一部优秀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战国策》对我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