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风娃娃

一、扫码拓知识

风车/纤夫

【风车】

风车利用风产生动力的一种机器。早期风力机又称风车。现代风力机多指发电用风力机,亦有用于提水灌溉的。

    1.基本信息

风车也叫风力机,是一种不需燃料、以作为能源的动力机械。古代的风车,是从船帆发展起来的,它具有6~8副像帆船那样的篷,分布在一根垂直轴的四周,风吹时像走马灯似的绕轴转动,叫走马灯式的风车。这种风车因效率较低,已逐步为具有水平转动轴的木质布蓬风车和其它风车取代,如“立式风车”“自动旋翼风车”等。

    2.制做方法

首先取一张正方形的纸,在把纸的四个角用剪刀(小刀)往中间剪去,剪到离中间一半左右就可以了;如今一共有8个角了,再每隔一个角往中心点折去,把四个角都折到中心点之后在用比较细的如:笔心、筷子等;连刚才折进的四个角一起穿透中心点。 这样就完成了。

小提示:由于两边很容易掉出,可以用橡皮筋固定两边。

【纤夫】

所谓“纤夫”,是指那些拉纤为生的人。当年,河上百舸争流,煤、木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全靠船只运进运出,纤夫在那时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屈着身子,背着僵绳,步态一瘸一拐的往前迈。有许多纤夫拉纤的时候是不穿衣服的,暮春、夏季、初秋等温暖的时节多是光着身子,即使面对大姑娘也是泰然自若。

   1.口号

纤夫除了拉纤之外,就是会喊一口沙哑的船工号子。号子有声无字,“嗨,嗨哟哟,嗬嗨,拖呀,拖、拖拖拖……”每当逆水行船或遇上险滩恶水时,全靠纤夫合力拉纤,号子声声,空谷回荡,别有一番情趣。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季节,船只一旦搁了浅,这时你看岸边一个个纤夫排列整齐地背着僵绳,发出惊天动地的吆喝……那河风裹着冰雪阵阵狂舞,其境况是常人难以相象的,而纤夫则处之泰然,习以为常。

2.纤夫不穿衣服的原因

纤夫拉纤为什么不穿衣服?纤夫多是家境贫寒之士,如穿着衣服,汗浸盐汲加上纤索的磨损,衣服能管几天?拉纤时要频繁下水,在时间上容不得宽衣解带。最重要的是防病,如果穿着衣服,一会儿岸上,一会儿水里,衣服在身上干了湿,湿了干,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得风湿、关节炎之类的病,所以不如不穿衣服。

二、综合拓展

纤夫石是纤夫在江河边生活劳动时,长年累月劳作而在坚硬的岩石上留下印迹。

长江边的纤夫石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纤夫脚印 纤夫在纤道上行走留下印迹的岩石。

2.纤绳印迹 拉船时留有纤绳磨损印迹的石头。

3.栓船石 留有栓船印迹的石头。

每当盛夏河涨水,一条船停在险滩急流之上,一队纤夫在岸上拖不动,力量平衡到纤夫即使累得吐血,船只还是会翻。船只一旦翻掉,纤夫往往非死即伤。我们在岸上看得直跳脚。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堂伯一伙纤夫气喘吁吁赶到,他们扣上胳膊一帮衬,船动了。这时船上和岸上就免不了互相呼吼、埋怨、狠骂,撑船的大呼“稳住”,纤夫则叫“避开”。避开是说避开水筋,减少冲力。要知道,这种吵骂是连亲友、兄弟、父子都不避的。一直到把船拉出险滩急流,所有的纤夫才松口气,躺到地上喘粗气,刚才的吵骂已经忘到了爪哇国。像这样的事情,纤夫们之间是不说谢的,他们经常这样你帮我,我帮你,已经成了共识。

纤夫在船上还有很多忌讳,“青龙背上的人”,吉凶祸福观念极强。在船上,碗不能叫“碗”,叫“莲花”。莲花是吉祥物,碗则有“装满(水)”的意思,船上人忌讳这个。筷子叫“豪竿”,豪竿就是篙,是撑船用的竹竿。姓陈的人得叫“老茵儿”,因为“陈”谐“沉”,那还了得!所以要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