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纸船和风筝

 

一、扫码拓知识

风筝/小溪

【风筝】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1.风筝与娱乐

唐代(618-907)建立后,由于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经济生产等一系列措施,社会很快走向安定和繁荣,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全面发展的时期。社会的安定、文化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盛行。而节日的盛行促进了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作为一直被用于军事上的纸鸢,随着传统节日清明的兴起,用途上有了新的转折,开始向民间娱乐型转化。在唐代清明时节,朝野盛行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条等风俗。儿童放纸鸢始在民间流行,唐代诗人唐采在《纸鸢赋》中记载:"代有游童,乐事末工。饰素纸以成鸟,像飞鸢之戾空;翻兮将度振沙之鹭,杳兮空光渐陆之鸿,抑之则有限,纵之则无穷,动息乎丝纶之际,行藏乎掌挥之中……"

从五代(907-960)开始,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故称"风筝"。现 在我们说的风筝其实是统称,把那些没有哨子的纸鸢,都叫做风筝了。

宋代(960-1279),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之所以成为发展阶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宋代城市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二是宋代提倡传统的节日风俗,这就为风筝的发展和进入节日的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民间放风筝已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文人墨士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题材。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制作风筝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明清时代(1368-1911)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2.中国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的玩具。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中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对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图案,称为“双凤朝阳”,它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小溪】

        这是一种在山涧、林中涓涓细流的水,它是生命力顽强的水。它能穿过碎石、草丛,隐没在丛林、山涧,行走在无人能到达,连鸟都飞不到的地方。大都是山上的泉眼衍生的。小溪最后可以一直流淌进入海洋、湖泊。

        森林里,如果不慎有小动物掉进去,大都会被激流冲走,途中会撞到石头,一不小心就会一命呜呼。这点要十分小心。

二、综合拓展

风筝之最

1.中国潍坊万人放风筝 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1年4月16日,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吴晓红在此间宣布,中国潍坊举办的万人同放风筝活动,以10465只同时放飞的风筝,刷新了2010年加沙6198人在此项目上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16日上午,碧空如洗,海风撩人。在中国潍坊滨海海边,当地万余市民面对大海,携手结队同时放飞出五颜六色的风筝。倾刻,蓝天碧海之间,靓丽多姿的风筝在海风吹拂下一跃而起,万千彩鸢飘然起舞,密密麻麻,绵延数公里,场面蔚为壮观。

为体现此次创纪录活动的权威性,整个活动严格按照世界吉尼斯的规则,对放飞、场地、计算等规则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参与活动的每名放飞者只放飞一只风筝,线的长度10英尺以上,所有风筝在空中持续30秒以上。

活动举办方表示,由于参与人数众多,放飞时按照吉尼斯世界纪录许可的方阵式计算方法,将放飞人员分成了22个放飞区,每个放飞区500人。整个活动在独立监督员监督下进行,最后报吉尼斯现场认证官进行了确认并现场公布。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巨型风筝

2014年8月5日,一只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章鱼”软体风筝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希拉穆仁草原举行的草原风筝节上放飞升空。这只软体章鱼风筝曾是世界最大风筝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由来自天津的黑哥风筝队于2013年历时3个月制作而成,要放飞这只最大的风筝必须由草原上的重型推土机牵引。

3.世界上最长的风筝

2015年4月4日,重庆武隆2015国际风筝放飞节开幕,专业人士现场

举行世界最长风筝(6000米)放飞表演,远超5000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该风筝由2000片印有“中国梦”的片叶组成,全部放飞升空需要花上6—8个小时。长达6000米的世界最长风筝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