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盘古神话流传时间下限至东汉时代,盘古之名最早出现于《六韬·大明》 ,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盘古的化万物一说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异记》,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人面蛇身。
因为盘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徐整记录下来。1986年饶宗颐先生发表《盘古图考》,指出汉末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四川益州讲堂石室已有盘古像。饶先生的这一成果,不仅将盘古出现的时间上推到公元二世纪末,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提供了启迪:神话与宗教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体,语言与神像联系在一起,两方面的研究可以互证。
民间歌谣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盘古开天辟地歌》:
盘古开天地,
造山坡河流,
划州来住人,
造海来蓄水。
盘古开天地,
分山地平原,
开辟三岔路,
四处有路通。
盘古开天地,
造日月星辰,
因为有盘古,
人才得光明。
——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兄妹传说
盘古兄妹的结合是为“阴阳之始”,反映了远古血缘婚的历史,这是盘古神话与伏羲-女娲神话相结合的一种发展。如今在桐柏山地区仍然非常流行(《桐柏文史资料》第六辑2004.12)。马卉欣、韩芳主编的《万代盘古论》所附的《盘古神话选》中几乎都是讲的“盘古兄妹”或“盘古爷”、“盘古奶”的故事,说明这个母题流传既广泛且久远。
泌阳县盘古山:相传,盘古兄妹以打柴维持生活,那时天地混沌未开。后来天塌地陷,盘古兄妹藏在石狮子肚里躲过劫难。当时,世上只剩下盘古兄妹二人,天地鸿蒙一片,盘古兄手拿大斧劈开混沌,清者为天,浊者为地。接着,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都露出来了,地上山川河流交织,花草树木繁茂,鸟儿鸣唱、六畜兴旺……
具体版本:青年盘古时的社会风气很坏,老天爷派太白金星下来找好人,同时想毁灭世界。话说盘古上学的路上有块形状像狮子的石头,石头旁出现了一位白胡子老汉。老汉让盘古喂石狮子吃馍,并要求他每天都喂,同时告诉他:如果哪天看到石狮子眼红时,就和妹妹一起躲到狮子的肚子里去。后来,盘古拉着正在院里劈柴的妹妹随石狮子飞上了天空。地面大雨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天地一片漆黑。石狮子落下后,盘古拿着妹妹劈柴的斧子劈开了天地,兄妹俩从此生儿育女、安居乐业。现 在,盘古山下还有石狮子以及泛洪水时从天上抛下、准备搭救家禽家畜的石船等。
后世纪念
文化源地
2005年河南省桐柏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当地的“盘古庙会”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桐柏还启动了“盘古创世神话传说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05年3月,桐柏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盘古文化之乡”。2006年10月30日,桐柏举办了“全球华人首次祭祀盘古大典”,并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祭祀盘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