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耀如】
宋耀如(1863—1918)原名宋乔荪,字耀如。他本姓韩,名教准,由于家境贫寒,年仅12岁就飘洋过海,到美国找舅父谋生,被舅父收为养子,改姓宋,英文名字是查理·琼斯·宋。宋耀如不甘心于学徒经商的生活,为了获得求学深造的机会而离家出走。在他人的帮助之下,进入了达勒姆附近的圣三一学院(后改为杜克大学)学习。后来,他又进入万德比尔特大学神学院学习,于1886年毕业后被派赴中国上海传道。过了一段时间,宋耀如辞去了牧师的职务,改营工商业,成了上海第一个进口外国机械的代理商。宋耀如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热爱祖国,不满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渴望献身革命。一个偶然的机会,宋耀如结识了孙中山,两人一见倾心,成了莫逆之交。宋耀如不但在经济上支援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而且帮助孙中山秘密印制大量的革命宣传材料。正像时人所说:“他不断帮助孙先生推进他的革命事业,对此,简直是不分昼夜。”
后代贡献
宋耀如共有三子三女。
大姐宋霭龄,1889年7月15日生于上海;1914年在日本与孔祥熙结为夫妇;1973年10月19日在美国纽约逝世。
二姐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大哥宋子文,1894年12月4日生于上海;民国时期的政治家、金融家、外交家;1971年4月26日在旧金山逝世。
三妹宋美龄, 1897年3月5日生于上海;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二哥宋子良,1899年生于上海;曾任上海会文局局长、外交部总务司司长、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总经理、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广东财政厅厅长等职务;1983年在纽约逝世。
三弟宋子安,1906年生于上海;曾任中国国货公司董事、广州银行董事会主席、西南运输公司总经理等职;1969年在香港逝世。
【宋庆龄】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人物名言
1.我的一生是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
2.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
3.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我们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
4.对儿童要恪守我们的天职是我们的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
5.一切工作和努力的结果,归根结底,应该使儿童的健康和福利得到改善,这是适用于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的生活的一条规律。[11]
人物相关
宋庆龄一生酷爱读书。书,书,到处是书,证明了宋庆龄对知识的渴求。无论是参观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上海共同生活的故居,还是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个人在北京和上海的故居,人们都会惊奇得看到这一事实。他们的藏书可以看出他们的现代化以及他们广泛的兴趣。
宋庆龄养鸽子不只是因为他喜欢这种文雅的飞禽,还因为纪念孙中山——他喜欢鸽子,重要的是鸽子象征着和平。
她爱鸽子,每天亲自喂它们、看着它们。她学会鸽子的叫声,鸽子一听到就都飞回来。她去世后,这群鸽子还留在花园里,总共有100多只,常在过道上吃食,在天空中组成美观和充满生气的队形上下翱翔。
宋庆龄还利用工作之余绘制花卉、动物小品。宋庆龄喜爱音乐,尤其弹钢琴,直到八十高龄,在一天辛勤工作之余,也常在卧室里一面弹钢琴(她从不在公众面前弹)一面哼着她小时候听父亲唱的一些歌曲,作为休息。在上海和北京的宋庆龄故居中,同一些新的爱国革命歌曲放在一起的有她父亲留下来的不少歌曲书,其中有《纳什维尔第一卫理公会身圣公会教堂青年赞美诗歌》《合唱及独唱歌曲集》(福音传教士艾拉·桑基作)。宋庆龄对烹饪情有独钟,宋庆龄的妈妈(倪桂珍)把做美国饭的窍门和乐趣都传给了她。在漫长而卓越的一生中,宋庆龄有时系上围裙,照着国外朋友寄来的新食谱试制;在北京时她会问来访的外国朋友喜欢吃什么,然后是出人预料地是自己下厨去做些“家常菜”来款待它们。在北京的故居书架上至今仍然放着《纽约时报》出版的百科全书式的食谱以及其他各种风味的食谱。甚至有犹太食谱和在美国被称作“宾西法尼亚州荷兰菜”的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