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3课-《倍速学习法》-万向思维

 【天都峰】

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东南。黄山主峰之一,海拔1 829米。属金字塔形角峰,奇险陡峻,为黄山诸峰之冠。由于第四纪冰川而形成,在黄山三大主峰中最为险峻,有“百丈云梯”和“松鼠跳天都”,以及“鲫鱼背”,攀登过程最为艰难。1937年兴建了3里长的登山石梯,有1564级台阶,同时配合供扶手的194个石栏干和长600米的铁链,此后始能保证游人安全登山。沿磴道有童子拜观音、天上玉屏、仙人飘海、天桥诸景,以鲫鱼背最为险峻。峰顶平坦,石壁有“登峰造极”大字石刻。极目云天,风光无限。

【地理位置】

天都峰 ]位于黄山风景区内莲花峰东南133°,与莲花峰直线相距1150米,北望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29.5米。列为黄山第三高峰。天都峰,峰体拔地摩天,险峭峻奇,是黄山群峰之中最为雄伟壮观,最为奇险的山峰。其雄伟博大之气势,虽然高度不及莲花峰和光明顶,但卓立地表,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尽管海拔不是最高,但绝对堪称“黄山第一峰”。

【天都峰名称由来】 

天都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 [3]高达1810米,直冲云霄,为黄山三大峰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所以被命名为天都峰。天都峰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角锋。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级”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峰头远眺云山相连,江河一线,遥接大海,俯瞰群山,千峰竞秀,万水奔腾,美不胜收。

【地理特征】

天都峰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处,因此人们说,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古时候,天都峰无路可登,能够登上天都峰者寥寥,唐代释岛云,慕东国僧掷钵神异,来游黄山,成为有记载的登天都峰第一人。

【鲫()鱼背】

天都峰,途中有一段长10余米,宽仅1米的“鲫鱼背”,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其形颇似 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鱼之背,故名。自上而下,坡陡达85度左右,若遇风吹云涌,仿佛山摇石动,游客至此无不战战兢兢,有“天都欲上路难通”感慨。民国二十六年(1937)建登峰梯道,长3里,有1564级台阶,194个石栏干和600米铁索,保障游人安全攀登绝顶。1984年于峰腰另辟新径至峰顶。站在峰头远眺,云山相接,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竞秀,风光无比壮丽。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民谣云:“必游之地。

【天都揽胜】

天都峰峰顶平如掌,有 “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数十人。室外有石,形如醉仙斜卧,名为“仙 人把洞门”。另有石如桃,称为 “天都仙桃”。峰顶有“登峰造极”等石刻。极目远望,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古诗有句:“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19655月,董必武题咏:“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今有民谣:“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意为游黄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虚此一行。1983年,在半山寺上方,从天都峰腰另辟新径至天都峰顶,又增添了新的景点。 峰内有仙人把洞门、鲫鱼背、天桥、百步云梯、松鼠跳天都、天上玉屏、童子拜观音、金鸡叫天门、二僧朝佛等景点。

【火灾事件】

1972128日中午,芜湖游客王某在黄山天都峰游玩时,随手将未燃尽的烟蒂扔下山崖枯枝落叶处,酿成大火,周围农民、工人、战士等1000多人闻讯赶赴火场,奋力扑救14个小时才将大火扑灭 。国务院周恩来总理获悉后,焦虑万分,每隔一小时电话询问火灾情况,并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黄山最名贵的迎客松。但山火无情,4000多株黄山松、400余株黄山杜鹃被毁。天都峰面向玉屏峰脚的这一面,数千棵松树,只剩下枯干残枝无言地望着天空。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黄山管理处在天都峰脚竖立一块“戒碑”示警登山者引以为戒。

【白发苍苍】:bái  fà  cāng  cāng

释义:苍苍,灰白色,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

出处: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