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0课-《倍速学习法》-万向思维

  

(一)顾恺之画佛

南京中华门内花露岗南边有一座瓦宫寺,是一干六百多年前造的。那时候,寺里的当家和尚慧力是个财迷,到处捞钱。这天,他特地请来赫赫有名的王、谢、庚、桓四个大家族的名士和一些贵人,还把个画画的顾恺之也清来作陪,一共有二二十人。

慧力开口了,他说这座寺是当今皇帝下御旨建造的,马上就要造好了,特地请诸位来添光。桅子花、茉莉花地说了一大堆,就捧出一个簿子来请大家布施。那姓庚的财大气粗,拿过本子,提笔就写:“捐钱十万。”慧力一见开了这个大盘子,笑得合不拢嘴。姓庚的写开了头,那姓王、姓谢、姓桓的三个也都跟着写了“捐钱十万”,不能折了面子呀

轮到顾恺之了,他把化缘簿子往后一推,只顾自己喝茶。那慧力脸色就难看了,轻轻哼了一声,就把簿子传了下去。余下的人有捐一万、千儿八百的。末了,慧力又回到顾恺之面前,双手把簿子一送:“请虎头将军施舍。”那和尚不存好心,想叫顾恺之当众出丑。

顾恺之笑笑,把茶杯一放,拿过化缘簿子,连画四画,画好把簿子一合,递给慧力。慧力打开化缘簿子当众读了起来,哪知道当他读到最后顾恺之名下时,突然结巴起来。“一”了半天,也没有“一”出个数目字来。他这一愣,四座都竖起了耳朵。慧力好不容易才报出个“一百万”来。大家惊得眼都斜了,顾恺之站起来,一甩袖子就走了。

顾恺之一不是财主,二不信佛,悄这么多钱干什么?顾恺之一辈子就迷个画画,画起画来,人就变痴了,有人干脆喊他“顾痴”。今天,他看那些势利小人,心里恶心,捐一百万也是痴性发作了。抖抖他的全部家私,也不值一百万呀!

过不多时,瓦官寺眼看要建成了,慧力派人到城南顾楼街顾恺之家收钱。顾恺之眉头一皱,说:“钱,到你们寺造好那天准付。你回去在寺殿里留一块墙壁给我,我明天来派用场。”

第二天一早,顾恺之叫书童拿上画笔、颜料,跟着他来到瓦官寺。一进大殿,就关起门在墙壁上画画,天天画,一直画了个把月。

到瓦官寺接纳香火的头一天,顾恺之把慧力叫来吩咐道:“我给你们画了尊佛像,马上就要画好了。从明天起,你才能打开这座殿门。第一天来看画的,要捐十万。第二天要来看画的,捐钱五万。第三天开始,随愿乐助。我答应捐的一百万,包你在三天之内捐满,分文不少。”

那慧力听顾恺之说得这样神乎,好像别人成堆的钱都由他抓的一样,忍不住就斜眼偷看到底墙上画的什么。画的是金粟如来,看上去一点也不出奇,连眼睛还没有画呢。

等慧力走后,顾恺之定下神来,望着墙上的如来像。望了好半天,他才提起笔,在眼睛上点了两点。然后,收收东西,关上殿门,就走了。

第二天,瓦官寺要正式接纳香火、和尚一早便打开殿门,只见殿里金光闪闪,伸头一看,墙上的金粟如来面带笑容,眼睛就像望着你,抬脚要向你走来。

那一天,争着看画的人,人山人海。只天不到晚,就得了好几百万钱。

大家把顾恺之的这幅壁画,同戴安道为瓦官寺造的铜佛,还有狮子国送的玉佛,看做稀世珍宝,一总称为“三绝”。

(二)吴道子的传说

传说,吴道子小时候并不聪明。他喜欢画画,但是画不好,一次画不好,二次画不好,三次还是画不好……最后连他自己也灰心丧气了,认为自己不是那个材料,永远也画不出什么名堂了。

这一天,他怀着苦闷心情,没精打采地出门游玩散心。他来到一座庙里,进了大殿,看见有两个妇女正在烙馍。年老的坐在大殿东头做馍,年轻的坐在大殿西头烧鏊子。只见年老的把面团用小擀面杖擀成了薄馍,随手又用小擀面杖一挑,那馍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从东头飞到西头,正好落在那年轻妇女面前的鏊子上。年轻的妇女一面烧火,一面用竹片翻。馍熟了,她也像年老的一样,随手一挑,那馍就飞起来,一丝不差地落在大

殿中间的一块木板上,叠得整整齐齐。吴道子看得呆了。

吴道子看了一会,就走近那年老妇女的身边,问道:“奶奶,你看都不看,馍就会一丝不差地飞落在西头的鏊子上,这么难的事,你是怎么学会的呢?”

那老年妇女看了他一眼,说:“这没有什么诀窍,也不过是天天烙,月月烙,专心一意,功夫练得久一点熟一点罢了。”她说完,又忙着烙馍去了。

吴道子一听,恍然大悟,从那妇女的话里,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作什么事,都要专心,都要下苦功,“功到自然成”是很有道理的。

从那以后,他勤学苦练,见山画山,见水摹水,见人描人,见树绘树。天长日久,他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名的大画家。被人们称为“画圣”,他画的画也在人们的传说里成了“神画”。

唐朝时候,许昌称许州,城西北角有一汪湖水,俗称“小西湖”。每到夏天,岸边垂柳成荫,湖中荷花盛开,九曲石桥连着湖心凉亭,不但风景秀丽,也是消暑胜地,不少文人学士常到这里流连观赏尧吟诗作画。

大画家吴道子本是禹州人,他的画天下闻名。那真是画鱼鱼戏水,画鸟空中飞,画的树能结果,画的叫驴会拉磨。人们都称他为“画仙”。

那一年,皇帝把吴道子请到京里,让他在宫中作画。画一幅叶天子行乐图曳,画上的歌舞美女飘飘欲仙曰画一幅叶百官侍宴图曳,那杯中美酒,好像要流出来。文武百官交口称赞。皇帝也十分欢喜,要封他大官,让他留在宫中。可吴道子是山珍海味不吃,绫罗绸缎不穿,黄金美女不爱,骏马高官不受,一心记挂着乡亲父老。他辞谢了皇上,仍旧布衣草鞋转回家乡。

禹州本和许州搭界,吴道子回家路过许州小西湖,见这里风光宜人,是个作画的好地方。他一连游玩了几日,又看到这里民风淳朴,物产富饶,便爱上了这里。况且这里离家也不远。他就邀了几个朋友,在小西湖附近住了下来。他每天到湖边观景作画,或和友人谈古论今。他为人和善,从不摆架子,和邻里乡亲处得很好,生活上倒也逍遥自在。

有一天,吴道子在小西湖岸边临大路的一座小桥上歇息。这时,夕阳衔山,晚霞如火,清风徐徐吹来,湖水荡着金色的波纹。他正入神地揣摩着画一幅叶小西湖落照图曳,只见一个老汉匆匆走来,劝他赶快回家,说是最近有一伙歹人,夜聚明散,拦路抢劫,污辱良家妇女,桥头成了是非之地。说完他就慌忙走了。吴道子听后微微一笑。他略一沉吟,便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画笔和颜色,在桥头山石上画了一幅画。

第二天,许州城内外便传开了,说是夜里桥上卧了只斑斓猛虎。那虎两眼放光,像两盏灯笼曰张着血盆大口,明晃晃一对虎牙,像两把利剑曰尾巴一竖,像立一根旗杆。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附近村庄,人人谈虎色变。

有十几个胆大的后生,带着刀枪弓箭,成群结队,吆吆喝喝地要到桥上看个究竟。远远的果见一只猛虎张牙舞爪,威猛异常。这伙人弓上弦,刀出鞘,大气也不敢出,慢慢地摸到跟前,仔细一瞅,原来是一幅画。这

画画得也太像了,看着比真老虎还吓人。所以,人人点头咂舌,惊叹不已。忽然,从人群中走出个老汉,他呆愣愣地看了一会儿画,猛然想起,昨晚上吴道子走得最晚,便捋着胡子哈哈大笑道:“这准是画圣吴道子画的,是吓那伙歹人的。”他一边笑着,一边十分得意地把昨晚上遇见吴道子的情景,一五一十说给众人听。

这样一讲,消息不翼而飞,越发传得远了。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来看这只画虎。嘿! 大白天还虎视眈眈令人胆寒,别说夜里,不吓掉魂才怪哩! 那伙儿歹人心虚,听说有虎,便逃走了。日子久了,卧虎桥的名字也就传下来了。

(三)神鸭

清朝时候,宁化出了个神画家叫黄慎,号瘦瓢山人,是“扬州八怪”之一。传说他画什么像什么,画的青山会起雾,画的泉水会奔流,画的水鸭会畅游,大家都争着买他的画。但是瘦瓢山人有个怪癖:那些为富不仁的财主,欺压平民的官绅,任他们出再多的钱,他也不愿将画卖给他们。

瘦瓢山人中年的时候,随同老母从扬州回到家乡。有一次,他母亲生病,家里穷得连药钱都拿不出来了。他隔壁有一家财主,人生得尖嘴猴腮,平日勒索乡里,对人十分刻薄,乡里人送给他一个绰号“剥皮老鼠”。

这“剥皮老鼠”却暗打算盘,想尽办法要买瘦瓢山人的画,可就是买不到。这回他看到瘦瓢山人无钱给他母亲治病,认准是个好机会,赶紧包了大红包,煮了鸡丝面,捧出绸衣料,差人给瘦瓢山人家里送去。瘦瓢山人知道剥皮老鼠为人不好,平时就很讨厌他,马上把红包和礼物退了回去。

过了不久。瘦瓢山人母亲的病好了。此时正是早稻收成、鸡壮鸭肥的季节,他母亲看到新市的鸭子很多,很想换换口味,就叫儿子买只鸭子来吃。这可把瘦瓢山人难住了。他平时很听母亲的话,人称孝子,何况这下老母

又在病后呢!他想买只鸭子,但钱从哪里来呢?为此他坐立不安。

他想呀想呀,突然眼睛一亮,赶忙拿起画笔,把他所想的那只又肥又大的鸭子画了下来。中午时。瘦瓢山人拿着这张画来到市场,恰好一个老农民拎着一只鸭子来卖。他对老农民说;“老伯,我母亲病后想吃鸭子,眼下手中缺钱,我画了只鸭子,想换你这只活鸭子,你看合不合适!”

老农民打量了瘦瓢山人月眼,接过他画的鸭子横唯竖看,见画得跟活的一样,就说:“朋友,看你倒有孝心,这鸭子又画得这样好,我愿意换给你,你贵姓大名?”

“乡亲们都喊我瘦瓢山人”黄慎边说边接过老农民的鸭子,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老农民听说是“瘦瓢山人”,觉得这名字怪熟的。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想呀想呀,才想到了瘦瓢山人是本县知名的画家、孝子黄慎先生。多少有钱的人想买他的画都买不到呢,自己一只活鸭子换到一张名画,真是太幸运了!他越想越高兴,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老农民回到家里,就把这幅画高高地挂在中堂正面。第二天清早.老农民家里的一群鸭子“呷呷呷”地窜出笼子,扑向池塘玩水去了口老农民来到池塘边看鸭子。数了一数,多了一只又肥又人的鸭子。他越看越像,越像越看,原来多出的一只,就是那瘦瓢山人画的那只又肥又大活蹦乱跳的鸭子呵!

“哎呀,神鸭!神鸭!”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就传到剥皮老鼠耳中。他马上来找老农民,一见面就说:“你欠我的租怎么不还?快把壁上那幅画拿来顶租吧!”

老农民说:“我的租谷年年清,欠你什么!这画是我的命根子,要想给你,万万不能。”

剥皮老鼠蛮横地说:“这画要是不给我,明年别想种我的地。”

老农民气了,顶了过去:“不种你的地也可以,这画么,哼!砍下我的头也不会给你。”

“好呀,你敢顶撞我,好大的胆子,叫你知道我的厉害!”剥皮老鼠气得一对老鼠眼睛都要突出来,灰溜溜地走了。

老农民知道剥皮老鼠是个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人,许多穷人都受过他的害。当时虽然把他顶走了,事后细细一想,心中未免有些害怕。他赶快来到神鸭前烧香点烛,祷告神鸭保佑他家平安。

第二天早上,当老农民的鸭子出笼下到池塘时,剥皮老鼠带了几个狗腿子下塘抓鸭。老农民见剥皮老鼠蛮不讲理,气极了,要上前论理,却被家丁推倒在地上。老农民看到一只只鸭子被狗腿子抓住,只剩下那只神鸭了,他伤心到了极点。正当家了们又包围神鸭要伸手抓时,平时非常平静的塘水忽然卷起波浪,把那些家丁全都卷到池塘里淹死了。最后,那只神鸭又从池塘里飞起,直朝剥皮老鼠扑来,猛的一嘴巴就戳瞎了剥皮老鼠的右眼,再回过头来朝老农民连叫三声,就飞去了。

至今,宁化人仍把传说神鸭游过的池塘叫“神塘”,老农民居住的地方叫“神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