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零】
凋零泛指花的凋谢,零落。后也用来比喻人的死伤离散。
出处
1.零落。多指草木花叶。《素问·五常政大论》:“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邪乃伤肝。”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也。” 宋 王易简 《齐天乐·蝉》词:“怕寒叶凋零,蜕痕尘土。” 元 王翰 《题败荷》诗:“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杨朔 《风暴》:“庄稼倒了,草木凋零了,每个村庄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2.形容事物衰败或耗减。 唐 罗隐 《送汝州李中丞十二韵》:“一凶虽剪灭,数县尚凋零。” 宋 欧阳修 《相度并县牒》:“地居僻远,户口凋零。”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一折:“婆婆,趁俺两口儿在,将这家私分开了罢,若不分开呵,久已后喫这厮凋零的无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等做家的自做家,破败的自破败,省得歹的累了好的,一总凋零了。” 阿英 《城隍庙的书市》:“这个年头,真是百业凋零,什么生意都不能做!”
3.死亡,多指老年人。 唐白居易 《代梦得吟》:“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太半无。” 宋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一时交游,凋零殆尽,所接皆邈然少年,无可论旧事者。” 元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知己沦没,前辈凋零,俛仰昔今,为之陨涕。” 柯灵 《小浪花》:“我的同代人几乎凋零殆尽。”
【突如其来】
突如其来,汉语词语。解释:突:突然。1、事情出乎意料地发生,出现。2、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事情。 3、事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到来 。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
曾经著名歌手庞龙演唱过一首突如其来,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歌曲:突如其来
歌手:庞龙
词/曲:潘柯夫
所属专辑:《真的不同了》
发行时间:2009-11-02
歌曲标签:器乐钢琴
歌曲歌词
真的很意外
突如其来的爱太快
不堪谁等待
我对你的爱犹如大海
抱着你感觉直到永远
感到你呼吸在我耳边
只怪时间太快模糊了视线
怎么才了解你给我的爱
我的心已离不开你的爱
我对你真心对你表白
我怕我自己感觉不出来
请你告诉我这不是意外
让我来慢慢体会你的爱
真心对你说一句告唇白
让我们放轻松又简单去爱
真的很意外
突如其来的爱太快
不堪谁等待
我对你的爱犹如大海
抱着你感觉直到永远
感到你呼吸在我耳边
只怪时间太快模糊了视线
怎么才了解你给我的爱
我的心已离不开你的爱
我对你真心对你表白
我怕我自己感觉不出来
请你告诉我这不是意外
让我来慢慢体会你的爱
真心对你说一句告唇白
让我们放轻松又简单去爱
怎么才了解你给我的爱
我的心已离不开你的爱
我对你真心对你表白
我怕我自己感觉不出来
请你告诉我这不是意外
让我来慢慢体会你的爱
真心对你说一句告唇白
让我们放轻松又简单去爱
【白血病】
白血病,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
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细胞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杈的树干,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骨髓捐献者捐出的干细胞,只占身体的约5%。这5%即使不捐,两星期后也会在自身的新陈代谢中死亡,所以捐献骨髓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捐献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各地捐献志愿者的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三万份,这就为寻找配型相符的骨髓带来了很大困难。
有关白血病的新闻:
男生刚拿到入学通知书 下午确诊白血病复发
2015-07-15 16:36:35
来源:南都网 作者:田玲玲
南都讯 记者田玲玲 10天前,陆静带着儿子袁振耀前去东莞中学初中部领取入学通知书。由于校园里人多,已连续发烧几天的袁振耀只能在门口向里张望,这里是他期待已久的初中生活。然而,当天下午,他还拿到了医院的检查报告:急性白血病复发,13岁的他立马嚎啕大哭。眼下,袁振耀需要尽快做骨髓移植,入院后他不忘叮嘱妈妈,要买大一码的校服,“等我治好病了,个子也长高了,就可以马上穿着去上学了。”
病好一年半再次复发
2013年4月的一天晚上,振耀开始不停抽搐、头痛,第二天早上,父亲袁灿辉将他送到东莞市人民医院抢救,不久转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并在ICU病房住了近一个月,其后他被确诊患有急性白血病。
“拿到诊断书时,我感觉天都快塌了,”振耀母亲陆静说。之后,振耀共做了7个月的化疗。2013年12月31日,振耀出院回家了。想到可以重新回到校园,他十分开心。
医生称,振耀在出院后还要经过74周的维持期,每天都要吃药。振耀的身体状况也日渐好转。去年9月1日,他还背起了书包重返校园,回到了以前生机勃勃的样子。陆静感觉“噩梦都过去了,美梦在向我们家挥手。”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6月底,刚刚过完13岁生日的振耀又开始持续发烧。7月3日,陆静带振耀再次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并做了骨髓穿刺。
7月5日,陆静一大早便带着振耀前去东莞中学初中部领取入学通知书,13岁的他马上就要读初中了。这是振耀期待已久的中学,因为他的堂哥堂姐都在这里读书。但由于当时校园人多,振耀只能在门口向里张望。
当天下午,广东省人民医院做的检查报告出来了:振耀急性白血病复发。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全家人再次陷入绝望。振耀更是忍不住嚎啕大哭,而此前长达大半年的化疗时间里,不管身体有多么痛苦,他从未掉过一滴眼泪。
须做骨髓移植,费用高达80万
医生称,振耀须尽快做骨髓移植手术,费用大约是80万元。这笔费用让一家人手足无措。
袁灿辉以前在朋友工厂上班,后来工厂倒闭,自从振耀生病后,他便一直照顾儿子,没再工作;陆静则在东莞的一家商场做灯饰销售。两人还有一个9岁的小儿子,在读小学三年级。整个家庭的收入仅够维持生活开支,没有什么积蓄。
此前,振耀发病、做化疗至今,已经花了约60万元,都是向亲戚朋友借来的,“现在再也不知道问谁借了。”
振耀的坚强、懂事也让陆静心疼不已。有时她会忍不住流泪,振耀便安慰她:“妈妈,我很快就会没事的,我也不怕痛,你不要哭。”“爸爸妈妈,你们要好好保重,还有个弟弟需要你们照顾。”
虽然身在医院,振耀仍心系校园。身高1米55的他,叮嘱妈妈帮他买一套1米65的校服。“等我治好了病,个子也长高了,就可以马上穿着去上学了。”
【慈济医院】
慈济医院,位于台湾花莲市,1986年正式启用。1993年,成立了台湾地区首座骨髓捐赠中心──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后发展成为慈济骨髓干细胞医学中心。现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余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每一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